(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腦機接口不是‘電子毒品’,我并未對此付出食欲不振等任何身體代價,相反,它就像我的‘打狗棒’,讓我趕走‘抑郁’這條狗。從接受手術到現在,一年多過去了,我覺得也許這次——好景會長。”
“我經常感覺身后有一條帶著紋身的黑狗在追我,它的背上紋有四個字:好景不長。”吳曉天(化名)說。
32歲的吳曉天患有“難治性抑郁癥”,目前他在蘇州經營著一家民宿。他稱自己在黑暗中爬行了16年,“患病16年,我已經快忘了正常的自己是什么樣,中醫、氣功、電擊……你能想到的方法我都試過,我嘗試過的相關藥物能堆滿一個房間。”但所有方法都只管一時之用,直到在大腦中插入了一個“情緒開關”。
吳曉天是世界首個在人腦中植入“腦機接口”的抑郁癥患者。腦機接口,即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是指通過在人腦神經與外部設備間建立直接連接通路,來實現神經系統和外部設備間信息交互與功能整合的技術。
吳曉天使用的這一裝置連接著兩條電極,每條電極上8個觸點,通過調整電壓、電流等參數,觸點就會對大腦神經產生不同程度的刺激。電極從右胸延伸到腦后,再從后腦延伸至大腦前側,穿過大腦前端的神經核團,按下按鍵時,電流刺激神經,從而改變情緒。
該裝置主要有“工作”、“休息”兩個模式,可通過手機軟件切換。吳曉天白天需要在“工作模式”下跟客人交流,夜晚則會調至“休息模式”。
那兩根電極被埋在吳曉天的身體里,從外形看,他與正常人無異,除了在給裝置充電時需要將充電器對準右胸口,吳曉天用手比了比胸口:“就像鋼鐵俠有了胸口的反應堆才是英雄,我有了腦機接口,才有能量。”這股能量就像從胸口升起的一股暖意,支撐他面對各種生活瑣事。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