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巨野縣
□ 本報記者趙念東
本報通訊員謝新華蔣晨曦
2月21日,巨野縣柳林鎮去年建設的5000畝高標準農田里,井灌設施已投入使用,剛剛澆過的麥苗春意濃濃。“這幾年,俺們從種到收全部實現機械化了,但最難的是澆地,扯四五捆電線還到不了地頭,有時為占井,都是夜里扛著被子睡在井邊看井。自‘高標田’建設后,機井電樁插上卡,地頭‘水龍頭’流出水。”說起“高標田”,柳林鎮代樓村村民崔榮軍一臉喜色。
據了解,柳林鎮高標準農田項目涉及機井56眼、低壓管道28000多米、高壓線路2800米、道路鋪設3000多米,按照“因地制宜、集中連片、整體推進”模式,大力開展“田、土、水、路、林、電、技、管”綜合開發。“原來地塊小,種地很費事,村里年輕人都不愿意干。今年高標準農田地頭都打井了,地下也埋上管子了,今年春耕大伙兒的干勁更足了!”柳林鎮代樓村村民崔德枝說。
“目前,柳林鎮5000畝高標準農田項目已全面完工投入使用,初步形成田成片、渠相通、路相連,惠及周邊10余個村莊,受惠群眾達萬人,讓農民群眾實實在在享受到實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帶來的實惠,高標準農田真正成為農民愿意種的穩產田、高產田!”柳林鎮黨委書記王陽峰告訴記者。
近年來,巨野縣堅持集中連片、設施配套、整體開發利用的原則,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有效增強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2020年巨野縣投資8000余萬元建設的8萬畝高標準農田已全面投入使用,涉及田莊鎮、麒麟鎮、龍堌鎮、柳林鎮等10個鄉鎮,項目區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及灌排條件得到明顯改善,抗災減災能力明顯增強。目前,全縣建設高標準農田達11萬畝。
2月22日,核桃園鎮樂土村的一塊麥田地頭上,村民王劉全對眼前正在建設的“高標田”充滿期待:“以前田間小路一遇雨雪天,莊稼都拉不出來,現在溝、路、渠、井、閘、涵、電、泵井等設施齊全,每畝糧食增產個一二百斤不成問題。”
“核桃園鎮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截至目前已完成機井27眼、橋涵21座、路面土方基礎3公里,井管建設很快完工,今年清明節前群眾就可以灌溉春苗了。”核桃園鎮黨委副書記柳絮說。
高標準農田建設也加快了土地流轉步伐。巨野縣大義鎮王店村是一個種糧大村,由于務農村民老齡化嚴重,村內不少土地出現了沒人種、沒人管的半荒狀態,土地產值低。為了打破這一困境,2019年,村“兩委”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對全村的土地實行托管服務。“村黨支部成立合作社,對全村土地進行托管,統一管理。目前全村土地托管四千余畝,占全村的80%以上,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又大大提升了土地的產能產值。”王店村黨支部書記王甫建告訴記者。同時,該合作社還通過實行土地集約化經營,服務周邊五個村莊近兩萬畝農田。巨野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張天棟介紹,目前,全縣土地流轉率已達52.4%以上。
“外出打工久了,就不想回來種地了,10余畝地在自己手上也是浪費,還不如托管出去。”獨山鎮于樓村村民于曉明一家7口人,共有10余畝地,自己與孩子常年在外地打工,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4年前,他將地全部“托付”給了當地的農業合作社打理。“還別說,當年年底一算賬,把我們一家人樂壞了,家里田地收入再加上在外打工掙的錢,足足有10余萬,比往年全部收入多出兩倍多。”于曉明說。
(文章來源:大眾日報)
標簽: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