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1日)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閉幕會上,表決通過了2022年的預算報告,這也是我們國家今年的國家賬本。今年,國家賬本上有6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加大減負紓困力度,增強市場主體活力排在了重點任務的首位。退稅減稅總規模達到2.5萬億元,其中有1.5萬億來自留抵退稅,這直接提振了市場信心。
2022年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我國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堅持階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結合,減稅與退稅并舉,全年預計退稅減稅約2.5萬億元,退稅減稅規模歷史最高。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將顯著加大增值稅留抵退稅力度,精準支持增加制造業和小微企業現金流,僅留抵退稅就有約1.5萬億元,退稅資金全部直達企業。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朱青:過去我們企業納稅人增值稅的期末留抵稅額它是不退的,就是可以往下一個月來結轉,沖減下一個月的銷項稅額。從2019年4月開始,國家出臺了增值稅留抵退稅的政策。2021年4月又擴大了先進制造業的范圍,今年留抵退稅給予了更大的范圍。最大的一個意義就是它增加了企業的現金流,是雪中送炭的作用。
今年將對增值稅留抵稅額實行大規模退稅
根據預算報告,今年對小微企業的存量留抵稅額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還,增量留抵稅額足額退還。同時,重點支持制造業,全面解決制造業、科研和技術服務、生態環保、電力燃氣、交通運輸等行業留抵退稅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朱青:從統計上來看,企業的全部留抵稅額大約是兩萬億到三萬億元,接近三萬億元的規模,那么今年我們退稅能拿1.5萬億元,所以大部分企業的留抵稅額,都退給企業了,力度還是非常大的。退稅政策重點扶持制造業,重點幫助小微企業。體現了我們的財政政策精準、可持續,跟國家的產業政策、行業政策也結合起來。
什么是增值稅留抵退稅?
到底什么是增值稅留抵退稅?這項政策會產生怎么樣的影響呢?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留抵退稅就是把增值稅期末未抵扣完的稅額退還給納稅人。
增值稅實行鏈條抵扣機制,以納稅人當期銷項稅額抵扣進項稅額后的余額為應納稅額。其中,銷項稅額是指按照銷售額和適用稅率計算的增值稅額;進項稅額是指購進原材料等所負擔的增值稅額。當進項稅額大于銷項稅額時,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會形成留抵稅額。
留抵稅額主要是納稅人進項稅額和銷項稅額在時間上不一致造成的,比如集中采購原材料和存貨,尚未全部實現銷售;投資期間沒有收入等。此外,在多檔稅率并存的情況下,銷售適用稅率低于進項適用稅率,也會形成留抵稅額。
國際上對于留抵稅額一般有兩種處理方式:允許納稅人結轉下期繼續抵扣或申請當期退還。同時,允許退還的國家或地區,也會相應設置較為嚴格的退稅條件,如留抵稅額必須達到一定數額;每年或一段時期內只能申請一次退稅;只允許特定行業申請退稅等。
據了解,2019年以來,我國逐步建立了增值稅增量留抵退稅制度。今年,我國完善增值稅留抵退稅制度,優化征繳退流程,對留抵稅額實行大規模退稅,把納稅人今后才可繼續抵扣的進項稅額予以提前返還。優先安排小微企業,對小微企業的存量留抵稅額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還,增量留抵稅額足額退還。重點支持制造業,全面解決制造業、科研和技術服務、生態環保、電力燃氣、交通運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等行業留抵退稅問題。通過提前返還尚未抵扣的稅款,直接為市場主體提供現金流約1.5萬億元,增加企業現金流,緩解資金回籠壓力,不但有助于提升企業發展信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還能夠促進消費投資,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結構優化。
“一攬子”稅費優惠助力市場活力良性循環
2022年的減稅退稅政策,除了顯著加大增值稅留抵退稅力度外,還有“一攬子”的減稅降費措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緩稅、免稅……這些支撐政策,都給市場主體帶來了真金白銀的利好。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利好企業發展
近年來,我國實施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政策效果怎么樣?在陜西這家正在加班加點趕生產的中小型精密鍛造企業,負責人說政策給他們省了不少錢。
陜西西安安泰葉片技術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左軍榮:自2016年起,一共享受研發費加計扣除額度1411萬元,這塊費用對我們幫助非常大的,省下的錢我們將用來加大企業研發投入、擴大企業產能、打造創新型數字化工廠。
國家稅務總局陜西省稅務局總會計師夏光宇:我們出臺稅務支持創新創業和成果轉化三年行動方案,2021年,(陜西)共有8417戶次科技型中小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加計扣除金額95.83億元,有效激發了企業活力動力。
今年兩會期間,好消息再次傳來。根據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將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從75%提高到100%,完善設備器具加速折舊、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政策。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朱青:加計扣除比例,由過去的75%達到100%,就是小微企業如果研發開支100萬,所得稅能扣200萬,這個支持力度就是比較大的。我們拿出財政,拿出資金,目的就是鼓勵小微企業在研發方面多投入,實現我們所說的這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一個發展之路。
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緩稅期限再延長
不僅如此,為了支持市場主體發展,就在幾天前,國家稅務總局、財政部發布公告,明確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延緩繳納2021年第四季度部分稅費政策,緩繳期限繼續延長6個月。延長緩稅,再次讓企業現金流有了騰挪的空間。
國家稅務總局北京市豐臺區稅務局征收管理科副科長郭佳樂: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延緩繳費政策惠及(我們地區)1600多戶企業,延緩金額達到2.2億元,真正促進到工業企業的平穩運行。
2022年我國實施“一攬子”減稅降費措施
2022年,在減稅降費的政策“籃子”里,利好措施眾多: 對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免征增值稅。對小微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100萬元至300萬元部分,在現行優惠政策基礎上,再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實際稅負由10%降至5%。延續實施扶持制造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減稅降費政策,并提高減免幅度、擴大適用范圍。
粵開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羅志恒:它是非常有聚焦性的,比如針對制造業,針對我們中小微企業和我們的科技創新,那么這三個聚焦的點分別對應的就是高質量發展,對應的是我們的這種吸納就業這樣的一個主體,同時還對應著我們的新發展格局。
數據顯示,在一系列減稅降費措施的支持下,2021年我國新增涉稅市場主體達到1326萬戶,2013年以來新增的涉稅市場主體去年納稅達到4.76萬億元,真正實現了市場活力的良性循環。
(文章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標簽: 全國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