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部門將繼續開展粗鋼產量壓減工作。
23日在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和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共同舉辦的第十三屆中國鋼鐵發展論壇上,國家發改委產業發展司一級巡視員夏農表示,在粗鋼產量壓減過程中,將牢牢把握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總基調,堅持市場化、法制化原則,嚴格執行環保、能耗、安全、用地等相關法律法規,將堅持區分情況,有保有壓,避免一刀切,確保實現全國粗鋼產量同比下降。
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司長陳克龍在論壇上表示,今后一段時期,鋼鐵工業受供給約束、需求收縮雙向壓力影響將將更加突出,供需雙弱問題短期內難以改觀,減量化發展特征更加明顯,開始進入中低速高質量發展的階段階段。
2021年,在鋼材需求旺盛的背景之下,國家首次提出要壓減全年粗鋼產量。這個被鋼鐵行業認為非常艱巨的任務在2021年底如期完成。2021年全國粗鋼產量為10.33億噸,同比下降3%,減量近3000萬噸。
今年一季度,全國粗鋼產量2.43億噸,同比下降10.5%。其中3月份全國粗鋼產量8,830萬噸,同比下降6.41%。季度粗鋼產量同比下降符合調控預期,較好地維護了鋼材市場供需動態平衡。
為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鞏固好粗鋼產量壓減成果,國家發改委近日發文稱,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國家統計局將繼續開展全國粗鋼產量壓減工作,引導鋼鐵企業摒棄以量取勝的粗放發展方式,促進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
陳克龍強調,要處理好控產能、控產量和保供給穩增長的關系。要在保障有效供給,滿足有效需求的情況下,堅定不移鞏固去產能的成果,想方設法拓展新增長空間,轉變單純的規模發展思路,努力在提效益降成本,拓展新領域方面取得新突破,尋找新的增長點。
除了去產能、減產量,綠色低碳也是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鋼鐵行業碳排放量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5%左右,是制造業31個門類中碳排放量最大行業。
夏農表示,推進綠色低碳轉型,鋼鐵行業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道路,提升全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水平。鋼鐵企業要深刻領會全面貫徹碳達峰碳中和的相關要求,系統梳理節能降碳、綠色發展等工作著力點,抓緊制定工作方案和相關措施,抓好落實。要注重科技研發,著力突破工藝、技術、裝備和產品的瓶頸約束,加快成果轉化應用,為如期實現探達風提供堅實科技支撐。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總工程師李新創表示,鋼鐵行業是碳減排的重點行業。近年來,我國鋼鐵行業積極推進低碳轉型工作,在先進節能低碳技術推廣應用、智能化管控體系建設、廢鋼資源回收利用、流程結構優化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同時,多家鋼鐵企業在鋼化聯產、氫冶金等固碳、低碳冶煉技術示范應用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與探索。但在低碳轉型過程中仍然面臨挑戰,比如,生產過程碳排放機理復雜,落實“雙碳”目標時間短、任務重、難度大,成熟可行技術挖潛空間縮小,減排成本增加;流程結構優化的資源要素、成本優勢不足;前沿低碳技術成熟度尚低、低成本規模化應用尚不具備條件等。
從具體路徑來看,李新創認為,我國鋼鐵行業落實綠色低碳發展任務應重點做好六方面工作:一是推動綠色布局;二是節能及提升能效;三是優化用能及流程結構;四是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五是應用突破性低碳技術;六是加強制度建設和政策體系支撐。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標簽: 國家發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