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日,《廣州市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將正式實施。
“這是首部城市數字經濟地方性法規?!?月13日,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總工程師胡志剛在廣州市新聞發布會表示,條例將為廣州數字經濟發展提供重要法治保障。
在廣州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委主任廖榮輝看來,在國家層面立法尚不成熟的背景下,廣州以地方促進型立法的形式推出該條例,鼓勵、引導、包容、審慎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對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數據顯示,2008-2021年,廣州市在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由375項增長至2917項。其中,人工智能專利申請數量由27項增長至418項,比重由7.20%增長至14.33%。
數字經濟立法,正在呈現你追我趕之勢。5月初,《北京市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河南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則在3月1日起正式施行。更早之前,去年3月,全國首部以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為主題的地方性法規《浙江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正式實施;當年9月,《廣東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也開始實施。當前,江蘇等省份也將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列入今年立法日程當中,并在緊鑼密鼓推進。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表示,一些省份主要依托當地產業特點,著重選擇數字核心產業中的1-2項作為突破點。主要一線城市,則更多立足于數字經濟場景的落地。例如,廣州市在條例中重點突出了人工智能在諸多場景中的應用,有意將人工智能的場景落地擺在重要位置。
在爭先推動數字經濟立法之外,全國多地也在加快數字經濟發展上,頻頻出臺政策規劃。
近半個月中,云南省先后出臺《關于印發云南省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十四五”數字云南規劃》《關于大力推動數字經濟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多個政策文件,全面支持數字經濟發展。
5月10日,《陜西省“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發布,提出到2025年,陜西數字經濟邁向全面擴展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10%。同樣,黑龍江在3月28日出臺《黑龍江省“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中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以上。3月,江西省政府發布《關于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做優做強“一號發展工程”的意見》提出,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推動數字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數字經濟增加值增速持續快于全省經濟增速、快于全國平均增速,努力實現規模倍增、占全省GDP比重達到45%左右,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達到10%以上。
此外,各大城市也爭相出臺政策支持數字經濟發展。5月6日,武漢市連續發布《武漢市支持數字經濟加快發展若干政策》《武漢市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2—2026年)》提出,到2035年,建成國內重要的數字經濟技術策源地、數字產業集聚地、創新人才培養高地、數據要素流通樞紐、治理模式薈集地、應用場景富集地,全面建成數字經濟一線城市,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上的重要節點。
5月10日,《溫州市數字經濟集聚區建設方案(2022-2024年)》發布,溫州將緊扣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主線,聚焦“培育千億級數字經濟產業集群,打造數字經濟領跑區”目標定位,推動形成數字經濟發展新優勢。(周可)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標簽: 數字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