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近日,水利部、財政部公布全國第一批55個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實施情況終期評估結果,蘭山區被評定為優秀等次。作為全國首批55個納入中央財政支持的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試點區縣之一,自2020年以來,該區全力推進“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河湖面貌煥然一新,水域生態得到明顯改善,建成了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綜合治水示范樣板,有力助推了鄉村振興,進一步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即日起,本報推出蘭山區深入推進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試點縣建設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臨報融媒記者趙澤軍
通訊員李珊楊世磊
時值六月,萬物方盛,生機勃勃。走在蘭山區義堂鎮涑河沿岸,眼前的情景令人賞心悅目:一河碧水,微波蕩漾,不時有水鳥嬉戲而過,兩岸繁花似錦、綠海連綿,一幅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過去這段河道狹窄,岸邊雜物亂堆、河水臟臭。如今,這里修建得像公園一樣,環境變美了,來的人也多了……”正在河岸邊的休閑步道上散步游玩的居民王孝昌高興地說。
這是蘭山區全力推進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建設項目的一個縮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蘭山區水資源豐富,境內八水繞城、六河貫通、濱水宜居,72條河流呈脈狀分布,河道總長度583公里,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沂河、祊河、柳青河、涑河等10條河流。境內蓄水工程眾多,共有水庫37座、塘壩321座,總庫容4594萬立方米。近年來,蘭山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大力開展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積極打造防洪、排澇、灌溉、供水的水生態河湖體系,極大提升全區水域環境質量,廣大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明顯提升。
2020年4月,蘭山區被確定為水利部、財政部第一批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區。
為加快試點區建設,蘭山區委、區政府以“三片三網”為“骨肉”,以其他水系、農村溝渠為“脈絡”,以閘壩、水庫、汪塘為“關節”,聯動開發“水、岸、灘”,一體打造“堤、路、景”,持續推進雨洪資源利用、水系連通、河道綜合治理等工程建設,逐步構建起“河河相通、河庫相連、連片打造、河塘同治”的大水網格局。
項目總投資7.87億元,重點實施沂河茶山攔河閘向孝河補水工程,涑河、方城河、柳青河上游段綜合治理工程、祊河華夏水源工程、防污控污及汪塘整治等項目,有效提高了流域河道防洪能力,改善了區域內人居環境,進一步打通了交通脈絡,服務經濟發展,力促鄉村振興,初步建設成“溝渠通、汪塘清、水源活、生態好、景觀美、鄉情濃”的農村水系。
為加強對試點區項目的組織領導和管理協調,蘭山區構建起“三級組織”工作體系。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高位推動試點建設,并出臺系列管理辦法,建立河湖管護機制,保障項目順利實施。成立工作專班,建立“月周日”協調機制和“整體規劃、分段實施”工作模式,壓實目標責任;建立部門聯動機制,按照特事特辦、專事專辦原則,全力壓縮財政評審、概算審核、施工招標等環節時間,推動項目快審快批快建,全力推進工程建設。
不僅如此,項目推進中,蘭山區還以河流為軸心,啟動水系景觀、親水平臺、文化長廊等工程,設景觀照明系統、休息坐凳以及廊架、景墻、濕地休閑亭等設施,打造的孝河濕地公園、“涑河八景”等濱水文化景點成為該區鄉村新名片。
同時,為順應流域山水田園格局,該區還利用生態河道穿針引線,全面提高水資源調控水平、改善水生態環境和解決旱澇不均,有效提升區域內農業用地灌溉條件,增強全區水利服務功能及服務水平,滋潤了優美的田園風光。
“當前,我們正按照工作要求,全面壓實責任,進一步細化管理組織,不斷鞏固農村水系治理成果。下一步,將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進一步推進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讓‘山清、水凈、村美、民富’的水美鄉村不斷開花結果。”蘭山區水務局負責人李建堂說。
(文章來源:臨沂日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