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冠脈支架、骨科人工關節全國集采之后,7月11日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聯合采購辦公室發布公告,實施骨科脊柱類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新產品維護及部件確認時間為2022年7月13日9時至7月22日17時。
巨豐投資首席投資顧問張翠霞對《證券日報》記者說:“骨科醫療器械市場競爭格局較為分散,帶量采購將有效整合市場,提高集中度,預期龍頭企業因此受益。”
(資料圖片)
市場對新一輪集采反應理性
近期,A股骨科耗材板塊并未有劇烈的市場波動。張翠霞表示,市場已經對集采有較為充分的心理預期,因此當消息最終公布后,投資者情緒相對理性。
今年2月,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陳金甫在國新辦召開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就曾公開提到,今年準備在骨科脊柱類耗材進行集中帶量采購,骨科臨床需求很大,但是標準不一,產品組成非常復雜,如何按照臨床醫療的需要來形成采購產品組,涉及很高的技術環節,將廣泛聽取臨床專家和企業的意見。
此次公告內容顯示,集采根據手術類型、手術部位、入路方式等組建產品系統進行采購,共分為14個產品系統類別。產品系統區分比較細致,而且幾乎所有的骨科脊柱類醫用耗材都被納入集采范疇。
醫械行業數據技術服務商眾成數科數據部經理鄭珂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從擬中選機制看,將去除虛高價格,充分競爭,促進更多企業中選。
平安證券研報指出,本次開展的骨科脊柱耗材帶量采購是國家開展的第三次醫療器械集采。醫療器械產業正處于行業快速變革期,創新趨勢、帶量/集中采購、新支付體系等變化左右著行業的走向。創新驅動、醫療新基建+分級診療、高端產品出海這三條發展路徑是行業未來的三大方向。
產品線覆蓋率高企業競爭力增強
高值醫用耗材直接作用于人體、對安全性有嚴格要求、臨床使用量大,其價格也相對較高,隨著臨床使用越來越廣泛,高值醫用耗材價格虛高等問題也越來越突出。2020年冠脈支架集采產品平均降價超90%,2021年骨科人工關節集采產品的平均降幅達到80%以上。
“短期相關上市公司業績會受到一定影響,中長期來看,集采帶來市場滲透率提升,市場份額有望向綜合能力強、產品線完整的國產龍頭企業集中。”張翠霞分析稱,國產龍頭企業在生產制造、渠道物流、銷售推廣、研發能力等方面的成本控制優勢進一步凸顯,集采的降價壓力將倒逼企業創新升級。
深圳中金華創基金董事長龔濤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企業的產品線覆蓋率及產能是集采競爭力的核心,如果企業產品單一,最終只能拼價格,在集采中會陷于被動。如果產品線覆蓋率高、產品全品類多,隨著集采的常態化會有更多優勢。
龔濤說:“國內科創板或創業板的骨科耗材企業大部分處于成長期,這次集采對于這部分有融資優勢的頭部企業是非常有利的,企業有能力加大產品線與品類的投入,拉大與競爭企業的品類差距。另一方面,規模化加速是成長期企業發展的重要途徑,集采不僅提高產品競爭力,同時也給企業帶來規模化發展契機。”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