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8月3日,自然資源部通報,海洋經濟發展總體平穩,新動能不斷壯大,轉型升級加快推進,主要指標運行在合理區間,海洋經濟發展韌性彰顯。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海洋生產總值4.2萬億元,同比增長1.2%。
其中,海洋新興產業發展勢頭向好,自然資源部調研顯示,海洋新興產業中57.7%的被調查企業營業收入實現同比增長。海洋高端裝備加快發展,新承接LNG船規模達我國歷史最高水平。海水養殖走向深藍,全潛式深海漁業養殖裝備“深藍1號”成功收獲我國首批深遠海大西洋鮭,積極探索了我國深遠海養殖新模式。海洋產業數字化發展取得新進展,我國首個海洋油氣生產裝備智能制造基地在天津建成投產,首個智能深海油氣保障倉儲中心在海南建成投用,海鐵聯運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在廣西欽州啟用。
海洋產業清潔能源應用加快,產業低碳化發展持續推進。海上油氣田首次使用綠色電力,河北張家口1.86億千瓦時光伏電和風電通過油田岸電工程送至渤海。舟山高低壓混合港口岸電系統成功投入運營,天津港安裝完成一套8兆伏的岸電設備可滿足6個泊位用電需求。“清潔能源+漁業”成為發展新趨勢,大連打造國內最大“光伏+海參養殖”產業融合示范點,“海上風電+海洋牧場”融合創新示范基地項目、亞洲最大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相繼開工建設。
上半年,海洋原油和天然氣產量同比分別增長7.4%、12.4%,旅大5-2北油田一期項目和墾利6-1油田4-1區塊開發項目紛紛投產。國家和地方出臺系列政策助力海上風電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九部門聯合發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明確在東部沿海地區積極推進海上風電集群化開發,山東、浙江出臺海上風電地方性補貼政策。沿海地區風力發電量同比增長近20%,但受海上風電補貼政策2021年底到期影響,上半年海上風電新增并網容量同比下降83.1%。
面對內外部階段性、突發性因素沖擊,我國海洋經濟表現出強勁韌性和發展潛力。自然資源部表示企業信心有所提升,調研顯示,56.7%的企業認為2022年全年營業收入將有所增長,比一季度增加6.5個百分點。海洋旅游消費需求有望釋放,調研顯示第三季度88.7%的受訪者有開展海洋旅游的意愿。下半年,隨著國家穩經濟一攬子政策疊加效應持續釋放,市場預期逐步回暖,海洋經濟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不會改變。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