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多地旅行社門店營業客流增加,并推出系列主題活動,多家旅行社負責人向記者表示,2023年將是旅游業充滿元氣的一年。
據《證券日報》記者多方采訪了解到,當下,無論是旅行社、航司還是酒店都在為了接下來的春節高峰期忙碌著。
“一房難求”漸成常態。海南康泰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部門經理黃秋月在接受《證券日報》接著采訪時表示,出行政策調整后,訂單客流有明顯的增長,春節期間的訂單量呈多倍增加,三亞眾多酒店更是出現一房難求的情況,預估2023年全年會恢復到2019年前的70%至80%的情況。哈爾濱慵懶旅行社有限公司經理郎海超告訴記者,東北旅游市場早在今年元旦迎來了第一個小高峰,“我們游客接待量增長了50%,雪鄉景區接待量元旦當天就有萬人左右”。另據民航業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冬春航季,航司或將通過變更機型等方式提高座位數量,以滿足旅客的出行需求。預計在夏秋航季,會有更多的航線開通。
(資料圖)
行業欣欣向榮,問題也隨之而來。據記者多方采訪了解到,站在當下時點上,旅游產業在用人方面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一方面,在過去三年里,旅游業經歷了大量的人才流失,人才招聘、回流以及人才培養都需要時間過程;另一方面,行業正在復蘇,又逢春節高峰期,用人缺口明顯。記者多方了解到,部分細分行業掀起“搶人大戰”。
行業回暖恰逢人才短缺旅游業掀起“搶人大戰”
郎海超對記者坦言,當下,雪鄉當地旅游出現了人力短缺的問題。“我們首先要把流失的人才給招回來,這幾年流失的計調、導游、司機,包括整個供應鏈都損失慘重。”
擁有十六年旅游業經驗的業內人士李彬亦對《證券日報》記者談及,在旅游業市場低迷的這三年里,很多同行對旅游業的熱情逐漸轉冷,部分同行已經轉行,人力短缺難以避免。
“挑戰非常嚴峻”。首旅如家商旅事業部人力資源總監張健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每年春節前夕,都會出現基層員工離職返鄉的高峰期,基層服務的崗位例如客房服務以及前臺工作人員緊缺,但今年是近幾年來挑戰最嚴峻的。張健表示,在這三年里,已有部分從業者選擇了轉行。同時即便沒有疫情影響,部分二、三線城市的發展也吸引著原來在一線城市工作的員工返鄉。“對我們的沖擊其實比較大”。張健坦言,首旅如家的員工在編率前幾年在80%以上,如今下滑至60%至70%。
酒店業以外,同樣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旅行社業態同樣面臨著人才短缺的問題。據眾信旅游方面坦言,人員上確實有一定調整,但核心崗位人員還在,基本能滿足恢復初期市場對人員的需求。隨著未來出境游業務進一步恢復,相信還將有部分人員回歸旅游行業。
為了補足當下涌現出的人才短板,一場“搶人大戰”正在涌現。
“其實高峰期時一直都有(搶人的現象),可能今年更多一些”。有酒店業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尤其是一些新酒店,會在開業初期通過薪酬調整在周邊地區“搶人”。另有旅行社業態相關企業人事對記者坦言,確實顯現出“搶人”信號。
人才短板掣肘行業復蘇進展旅企多維度破局
張健告訴記者,為了應對當下的危機,首旅如家采取了多種方式迎接挑戰。一方面,招聘渠道全面鋪開。“我們以往只選用兩三種渠道進行招聘,現在不但全面鋪開,也積極使用朋友圈等私人渠道全方面吸納人才”;另一方面,首旅如家也在通過連鎖酒店的優勢協調用人結構。“比如我們有一些地段好的門店,這些門店不但可以幫助其他門店進行招聘宣傳,也可以在用人需求沒有那么旺盛的時候,對其他用人緊缺的門店進行支持”。
此外,對于旅游業而言,人才培養周期的問題亦值得關注。李彬以旅游銷售為例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培養一個合格的旅游銷售并不簡單,需要深入了解產品,熟悉線路,航班、地接操作等各個流程,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還有就是掌握客戶的心理和銷售技巧……“這些都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培訓出來的,需要長期實踐、積累,1-2年才能基本出爐。我們培養人才只能是老帶新,實踐中學習,不可能速成”。
據記者多方采訪了解到,在近三年來,旅游業發生了很多變化,相應的對于匹配的人才也衍生出了新的需求。
一方面來看,在需求回暖的背景下,導游、地接等人才的不足會限制行業的復蘇。這種現象更多體現在出境市場,在近三年里,在境外服務國內市場的團隊人才流失嚴重,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出境游市場的回暖。
另一方面,近三年里,在“出遠門”受限的情況下,旅客對于本地游要求更為個性化和精細化,本地游旅游消費持續升級,旅客對于旅游服務業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倒逼旅游業工作人員提高服務精細度。
在張健看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話能夠很好地解釋從業者與旅游業的關系。在行業復蘇的當下,如果沒能及時吸引優秀的人才走入旅游業,預計旅游業的復蘇進展將會受到影響。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
標簽: 旅游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