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市場,都在尋找新的價格和供需的平衡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期,碳酸鋰市場正以每天5000元到1萬元左右的幅度回落。截至3月14日,來自富寶鋰電、上海有色網和百川盈孚等多家平臺數據顯示,電池級碳酸鋰市場均價已經逼近30萬元/噸,普遍保持在32.9-33.5萬元/噸。
“目前市場報價比較混亂,工碳今天應該到25萬元左右,電碳散單成交價格在27到29萬元之間,市場機構統計的均價本身存在一定滯后性?!备粚氫囯婁囆袠I分析師陳洋洋介紹稱,比如昨日成交的一筆回收料工碳價格,便已經降25.8萬元/噸。
究其原因,還在于不見明顯好轉的需求端,“買漲不買跌”心理和持續的價格回落,又抑制了下游企業原料備貨的意愿和力度,只是保持剛需、小批量的采購。
對此,也有投資者在昨日召開的盛新鋰能(002240.SZ)業績說明會上提問,“近期鋰鹽價格下跌,公司一季度業績影響如何?”
需要指出的是,相比產銷量的變化,帶動鋰礦股業績放量的核心驅動力是產品價格上漲。若從該角度來看,目前正處于考驗其盈利同比增長的一個臨界點。
從上海有色網價格數據來觀察,2022年一季度電碳市場均價為42.2萬元/噸,2023年初至3月13日均價為43.9萬元/噸,十分接近上年同期水平。
若接下來鋰價無法止跌,勢必會帶動今年一季度均價、利潤率的再次走低,進而增加相關上市公司盈利保持增長的難度。
即便按照鋰輝石5000美元/噸的到岸價計算,其生產成本超過30萬元,行業內部已經出現成本局部倒掛的情況。
接下來,鋰鹽廠也將正式步入“成本比拼”的新階段,扛不住鋰價下跌的企業將率先出局。
產業鏈等待“消費者買單”
“下行階段,任何更低的價格都可能出現?!标愌笱蠓Q。
綜合各方價格數據,由于市場供需由此前的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下游的議價能力開始有所增加。
據陳洋洋介紹,比如現在的電碳價格是29萬元/噸,從簽訂合同到運輸到廠還需要兩三天時間,這期間就有可能會跌到27萬元,“所以買方會提前將這部分跌價風險計算在內,所以實際成交價格比市場價格更低?!?/p>
正因于此,在上述報價機構統計的電碳市場均價保持在32萬元以上的情況下,富寶鋰電13日便已經指出,“采購價格持續在壓低,最低可見材料廠30萬元/噸的心理采購價?!?/p>
同時,鋰鹽每天保持可觀幅度的下跌,下游企業也不敢大量拿貨,以剛需采購為主,又進一步減少了市場上買盤的力量。
“下游企業基本上是用多少買多少,不存在備貨,比如鐵鋰廠采購1車貨(30噸)就已經算是多的了,整體采購節奏很慢?!标愌笱蠼榻B稱,部分企業是馬上斷料了,貨才會運到廠里,現在生產更多是為了維護客戶關系。
上海有色網鈷鋰事業部分析師馮棣生也指出,現階段下游備貨非常謹慎,原料庫存至多準備一個星期,同時客供訂單比例增加的情況十分普遍。
所謂客供訂單,是指由電芯廠采購原料交由材料廠加工,如鐵鋰企業只需承擔磷酸鐵的價格波動,而無需承擔近期鋰鹽價格的大幅下跌風險,其利潤主要來自于代加工的費用。
另一邊,對鋰鹽價格的悲觀預期,還反映在了現階段唯一可參考的遠期合約上。
3月14日,隸屬于無錫不銹鋼電子交易中心旗下的常州中聯金,其上線的碳酸鋰2304遠期合約收盤已跌破24.8萬元/噸。
對此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業內了解到,該平臺交割品以上海中鋰、邦普循環等回收料產品為主,整體價格也要低于礦石料產品,同時其價格受到市場情緒影響較大,至今4月到7月的合約價格尚未形成遠期價格曲線,整體價格基本保持一致。
只是,由于碳酸鋰期貨的缺失,上述遠期合約價格走勢則成為了反映市場預期的主要參考。
雖然部分賣方研究員近期仍在測算海外礦上的供給增量,并得出了年內產能釋放不及預期的結論,但是綜合上述情況和業內關注方向來看,左右鋰鹽短期變動的焦點卻主要集中在需求端。
“導致鋰價持續回落的主要因素,就是供需不匹配?!瘪T棣生指出,去年底國補最后階段,使得部分需求提前釋放,此后部分月份汽車經銷商庫存指數大幅增加,加上春節因素,產業鏈整體庫存保持高位,雖然2月份銷售有所回升,但是幅度較為有限。
相比之下,鋰鹽生產并未明顯減少,包括江西宜春環保督察事件也未對鋰鹽冶煉端產生明顯影響,行業整體開工率繼續保持在80%以上的高水平。
在他看來,接下來需要重點關注終端汽車的銷售恢復情況,“需求恢復起來,也需要一到兩個月的庫存消耗期,這是一個緩慢爬升的過程?!?/p>
不難看出,決定鋰鹽價格能否止跌的關鍵,還是看終端市場的消費表現。
對于上述現狀,近期業內流傳的一個段子便形容得十分到位,“磷酸鐵在等鐵鋰廠給單,鐵鋰廠在等電池廠給單,電池廠在等車廠給單,車廠在降價等消費者買單?!?/p>
相當于,整個產業鏈都在看消費者的臉色行事。
從集體盈利轉向到“成本比拼”
產業鏈在等待消費數據的恢復,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卻已深套在了新能源股票上。
11月13日,盛新鋰能召開業績說明會。會上,碳酸鋰和公司股票的持續下跌,成為了諸多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業績翻倍,為什么股價下跌這么嚴重,請問你們怎么做到的?”、“請問董事長對現在公司的股價怎么看?客觀的說是否合理?”、“近期鋰鹽價格下跌,公司一季度業績影響如何?”……
面對上述詰問,上市公司只是表示要練好內功、努力提高盈利能力,而沒有給出正面、直接答復。
事實上,如果從2022年高點算起,鋰礦股確實已經出現了非??捎^的跌幅。如果買在高位,個別投資者被套40%也屬正常。
2022年7月8日,Wind鋰礦指數創歷史新高。
以上述日期作為起點,統計至今市場表現結果為,19只成分股無一取得正收益,區間平均跌幅為36.93%,9只個股跌幅超過40%。
其中,盛新鋰能跌幅達47%,位列跌幅榜第三名。這也就不難理解,業績說明會上為啥投資者會頗有微詞了。
只是,參照其他周期股“股價提前周期品半年時間見頂”的歷史表現來看,上述鋰礦股的走勢又非常正常。
其背后邏輯鏈條為,周期品(主營產品)價格下跌—上市公司利潤率降低—每股收益降低—估值水平上升,投資性價比降低。
而結合上述鋰鹽市場近期表現來看,目前就處于一個后續盈利能否實現同比增長的“臨界點”上。
要知道,從2020年下半年算起,拉動相關上市公司盈利增長的核心驅動力就是碳酸鋰、氫氧化鋰等產品價格的上行。
繼續以盛新鋰能為例,該公司2020-2022年期間,鋰鹽毛利率分布為-9.39%、47.48%和60.07%,對應公司當期凈利潤為8.5億元、43.5億元和55.52億元。
相比之下,產銷量、單位成本、原料類型和自給率等都是次要因素,不及產品價格上漲的一項拉動效果。
從這一角度上看,2022年一季度上海有色網的電池級碳酸鋰均價為42.2萬元/噸,如果今年同期均價持平或者低于42萬元,在不考慮個別新增產能釋放的情況下,相關上市公司業績就很難保持同比增長。
而截至3月13日,受到需求低迷、剛需采購等多重因素影響,上述均價已經回落至不足44萬元。接下來,如果碳酸鋰跌勢不止,也會進一步拉低市場成交均價,以及鋰鹽類上市公司的銷售價格和利潤率。
相比之下,缺少自有礦、依靠長協進口原料的鋰鹽企業,利潤率會受到更為明顯的沖擊。
如果按照5000美元/噸的到岸價計算,加上輔料、燃料等成本后,碳酸鋰目前生產成本已經高于前述報價機構所給出的實際成交價,行業內部開始出現局面成本倒掛情況。
對此也有華東鋰鹽行業人士指出,“部分鋰鹽廠已經出現階段性虧損,如果范圍進一步擴大可能會引發主動減產,不可能越虧損越生產?!?/p>
當然,具體公司需要具體分析,就比如成本水平最低的鹽湖股份、藏格礦業,即便碳酸鋰重新跌到2020年上半年的4萬元,仍然有利可圖。
從上述角度來看,隨著鋰鹽價格的快速殺跌,行業內部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將出現明顯分化,最快將會在接下來披露的一季報中有所體現。
整個行業,也將從集體盈利轉向到“成本比拼”的新階段。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