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第三方機構InfoLink發布2022年全球組件出貨排名,隆基、晶科、天合、晶澳分列前四,阿特斯、東方日升、正泰新能分列五至七位。前十榜單中最后三個名額屬于First Solar,以及并列的通威與韓華Q cells。
據InfoLink統計,TOP 10組件出貨量約252GW,對比去年TOP10廠家增長166%。TOP4廠家更是占據全球份額60%-65%,大者恒大的趨勢顯著。
“TOP4廠家與后續排名廠家出貨量明顯分化,TOP4垂直整合廠家憑借自身體量、成本優勢、海外渠道壓制第二梯隊的組件廠家。”InfoLink提出,組件環節的趨勢突顯廠家之間分水嶺明顯,2022年數據頭部四家企業單家出貨量已高達40GW以上,與第5名開始的廠家出現20GW以上的落差。第5-7名廠家出貨量約在10GW以上,而8-10名廠家出貨量在8-10GW。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值得關注的是,原為上游硅料龍頭的通威2022年下半年才正式將產業鏈延伸至組件環節,當年即進入全球出貨量前十。通威官方表態稱,將高度關注并持續開展組件環節的技術研發、產能規劃及渠道建設。2022年9月、12月,通威先后宣布將在江蘇鹽城與南通各投建25GW高效光伏組件項目。
而據InfoLink觀察,去年頭部中國廠家平均海外出貨占比50%-55%,相較上年下降明顯,系受到2022年下半年海外市場面臨庫存積累、經濟疲軟的因素影響,加之中國國內市場拉動、拉高出貨占比。
在組件出貨規格方面,除First Solar的TOP10企業尺寸出貨數據M10(182mm)與G12(210mm)尺寸的出貨比重達到81%左右,其中以M10占大宗,G12約占26%。M6(166mm)及其余規格約14%,N型組件出貨量達到4%-5%。
據InfoLink統計,前十榜單之后的廠家如一道、尚德、環晟等,2022年出貨量也攀升至7-8GW,與第10名廠家僅相差0.3-1.8GW,雖與本次排名擦身而過,但2023年仍有十分積極的出貨目標。
展望今年的行業格局,InfoLink認為,組件廠家之間競爭白熱化的趨勢在2022年尾聲開始,今年組件廠家將面對嚴峻的競爭。
TOP4廠家2023年出貨目標落在60GW以上的水平、甚至高達90GW,測算總量265-290GW的規劃,其中新型技術產品出貨規劃占比30%-35%,以TOPCon規劃為大宗。而中間廠家出貨目標落在20-40GW,后續排名廠家則規劃10-20GW。
InfoLink表示,組件環節級距落差加大,今年在過剩、技術轉型的壓力下,第二梯隊的競爭更加激烈。
(文章來源:新京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