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6月10日,初夏驕陽照耀在齊魯大地上,山東德州齊河縣的一處麥田中,李建國一大早就來到麥田查看長勢,“這兩天就要收了,我基本上天天都泡在地里”。在齊河縣一共有30萬畝噸半糧田,麥田核心區在10日下午開鐮豐收,當日舉行的開鐮儀式上,還進行了“小麥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活動”。
下午兩點,齊河縣劉橋鎮雷莊村外的大片麥田中,小麥退去綠意,連日的高溫快速催熟了麥子,忙碌了100多天的農人們,迎來了豐收的季節。記者看到,十多臺大型聯合收割機排成一排,收割機上貼著“新時代文明實踐號”的字樣,隨著活動開啟,農機手們發動機器,駛進麥田,展示絕藝,收獲糧食,顆粒歸倉。
據介紹,齊河縣全縣耕地面積129萬畝,常年糧食種植面積220萬畝,總產常年保持在22億斤以上。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縣、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縣等。
2022年,齊河縣實現20萬畝集中連片“噸半糧”生產能力,畝產1546.33公斤。今年,在20萬畝噸半糧田的基礎上,正在拓展建設30萬畝噸半糧田。
隨著麥收季的到來,齊河縣成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三夏”生產服務保障志愿服務隊,走進田間地頭,開展小麥機收減損技術宣傳,在機收作業現場指導農機手規范操作,降低機收損失,并做好機收期間各項協調、服務保障工作,確保夏糧顆粒歸倉、豐產豐收。同時,并向參與麥收的群眾發放“三夏”安全文明生產明白紙,普及防火滅火等安全知識。
(文章來源:新京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