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6月27日,廣州市越秀區光塔街“籽籽連心”黨建品牌主題活動暨非遺文化周啟動儀式在朝天小學舉行。活動上,非遺文化周品牌活動正式啟動,這也是近期越秀區開展的“百個機關黨組織進社區”“千名機關黨員進網格”活動打造的品牌項目之一。
活動現場,光塔街正式掛牌4個非遺傳承工作室,包括廣繡、廣彩、欖雕、嶺南古琴等非遺傳承項目。
6月22日,廣州市越秀區光塔街“籽籽連心”黨建品牌主題活動暨非遺文化周啟動儀式在朝天小學舉行。
廣繡新生代傳承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粵繡(廣繡)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少芳大師之孫女譚靖榆在活動現場向觀眾講述了自己一家三代傳承非遺的故事,她還將一針一線繡出的,寓意著“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廣繡作品贈予光塔街。
為了讓非遺傳承人“扎根”社區,光塔街將位于杏花巷社區的民族民俗博物館部分場地用于開辦非遺工作室,打造“家門口的非遺課堂”,每周至少組織一次非遺培訓課程,由非遺傳承人輪流授課,為社區“4050”人員、失業或創業人員等免費提供非遺技能培訓。每月的最后一個周末,還會在倫文敘廣場、五仙觀廣場等人流量較多的場地舉行文化集市活動,將非遺工作室的作品在集市上進行愛心義賣,將籌措到的資金反哺社區獨居老人、孤寡老人、重病患者、低保救助人員等。
“我期望能夠讓非遺工作室走進社區,讓非遺和市井生活無縫對接,把原來對文遺保護的單一模式,推廣到更深層次的非遺生活化、民眾化領域。”廣繡新生代傳承人譚靖榆說。
光塔街黨工委副書記鄭冬表示,將打造好“非遺文化周”品牌,用活用好街道黨建陣地,將非遺文化帶到居民身邊,用文化助推基層黨建創新,打造一張越秀基層黨建特色的亮麗名片。“光塔街還計劃通過場地攤位支持等,以試運營的方式推動非遺項目市場化,幫扶一批失業、創業人員創業或者再就業。”
通過“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三級網絡,光塔街形成“三位一體”的社區協同治理體系,將少數民族黨員全部就近納入網格支部管理,架起暢通居民群眾聯系的“連心橋”。
“我來到廣州快20年了,長期積極參與各類民族團結進步活動和志愿服務,慢慢地在廣州這片熱情包容的土地扎下根來。”“民族一家親”志愿服務隊的負責人、越秀區民族團結進步協會副會長,來自新疆的維吾爾族人依力哈木·吐尼牙孜表示,在這里能夠感受到濃濃的民族團結氛圍。“我將繼續發揮自己的力量,發動更多民族同胞加入志愿隊。”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