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錢林浩
伴隨“杜蘇芮”殘余環流一路北上,7月29日開始,華北、黃淮等地出現強降雨,河北石家莊、邢臺、邯鄲,河南新鄉等地局地出現特大暴雨,北京市也在7月30日遭遇今年以來最大規模降雨。7月31日白天,華北多地仍有持續性降雨,京津冀局部地區仍有暴雨到大暴雨。
【資料圖】
此前的7月28日,今年第5號臺風“杜蘇芮”在福建晉江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15級,成為今年以來登陸我國的最強臺風。面對這場超強臺風給我國福建沿海以及華北、黃淮等地帶來影響,《金融時報》記者了解到,保險業在監管機構指導下快速反應、迅速行動,為抗災救災和恢復生產提供了堅強有力的保險保障。
保險業迅速啟動應急預案
記者了解到,在臺風“杜蘇芮”登陸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福建監管局積極研判其對轄區影響,靠前指揮,迅速發出緊急通知,一方面部署轄區各級監管部門和銀行保險機構嚴格落實災害天氣24小時值班值守和領導帶班制度,實時關注、報告臺風及強降雨影響;另一方面,組織轄區各級監管部門和銀行保險機構開展災情險情信息動態統計,加強監測預警,及時掌握受災底數。
為快速應對可能發生的臺風、暴雨災害,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廈門監管局印發通知要求全轄保險機構主動開展風險隱患排查、配合交通等部門對涵洞等易積水路段進行巡檢、開通理賠綠色通道,并及時啟動由廈門市政府購買、惠及全體市民的巨災保險,保障市民人身傷亡及醫療救助、居民住房倒損及家庭室內財產損失。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浙江監管局督促轄內各派出機構加強與應急、氣象、交通等部門聯系,動態關注汛期災害預警信息,及時部署做好臺風防御工作,同時指導轄內銀行保險機構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加強應急物資、應急裝備等各項保障措施,提早做好應對突發自然災害各項準備。
記者還從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河北監管局了解到,該局第一時間印發通知督導銀行業保險業做好汛期極端天氣應對工作,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值守,加強風險前瞻預警和防控,完善專項應急預案,針對可能發生的災情、險情及時做好資金劃轉、保險理賠等金融服務,全力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面對這場來勢洶洶的超強臺風,保險機構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同時推出多項舉措。在此次可能受臺風影響最為嚴重的福建省,人保財險總公司組建抗臺工作專家組, 抽調專業力量,協同人保財險福建省分公司,分別奔赴可能受災的漳州、泉州、莆田、福州地區,協助屬地機構開展各項防臺抗臺應急工作。
中國人壽財險北京市分公司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成立大災應急小組,積極做好風險預警及防災舉措發布,利用該公司的“掃車小程序”沿街排查,提示客戶將危險地區停放車輛轉移至安全區域停放。此外,在保證基礎救援服務的同時,額外配備了22輛應急救援車,救援范圍覆蓋全市各區縣,同時開通理賠綠色通道,簡易賠案減免手續、加強線上化處置。
記者還從太平財險福建省分公司了解到,在臺風“杜蘇芮”登陸前,該機構通過95589、公眾號、微信等渠道,及時推送出行注意事項、人身及財產安全預防措施等信息,提醒客戶做好防災防損工作。積極集合防災資源,增派查勘、救援車輛,提前準備反光衣、拖車繩、萬向輪、絕緣手套、雨衣、雨鞋、食品、藥品等系列救援物資。
做好風險減量服務降低災害損失
自今年年初原銀保監會發布《關于財產保險業積極開展風險減量服務的意見》以來,開展風險減量服務成為財產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領域。在應對臺風“杜蘇芮”的過程中,記者注意到,保險機構充分利用當前業內風險減量的先進做法,防患于未然,助力降低災害帶來的損失。
例如,人保財險廈門市分公司緊急開發“車掃掃”企業微信小工具,引導客戶及時移車,降低損失風險。在兩小時內,就對4851輛客戶車輛開展了點對點風險提醒,引導客戶安全挪車。
人保財險廣東分公司鎖定受臺風暴雨影響的轄區內602個水浸黑點、219個高風險車庫,組織粵東地區分支機構全面展開高風險地址及車庫的巡防、值守工作。同時,完成4450家企業的汛期、臺風專項風險排查,并識別高風險企業425家,多措并舉確保風險隱患點得到整改。針對155個高風險工程項目,重點督促施工單位做好工地排水設施疏通、各類臨時施工設施加固,做好施工材料防護等。此外,還專項排查了粵東地區2.2萬畝農田、1萬畝嶺南水果及蔬菜,走訪排查60個水產養殖企業和規模養殖戶。
在江西,中國人壽財險公司工作人員使用科技工具開展防災減災工作,利用“防災預警小助手”排查城市易澇點,發動受臺風影響較大的撫州、上饒、鷹潭、九江地區員工,在城市易澇點及低洼地帶張貼告示,提醒過往車輛繞行;同時,使用“大災應急管理工具包”對易澇點附近停放車輛牌照進行掃碼識別,聯系車主及時轉移車輛停放地點,避免水淹事故發生。
記者從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廈門監管局了解到,自發布“杜蘇芮”臺風預警以來,其轄內行業頭部公司共為4344家企業提供風險排查服務并贈送客戶沙袋5930條,發現風險隱患2237條,發放建議書725份,提出意見建議3889條,有效助力了易澇易損企業開展防災減損工作。
其中,太保財險廈門分公司于臺風“杜蘇芮”登陸前48小時,收到“風險雷達”大災預警系統推送一條需要現場重點走訪客戶信息,于第一時間派出部門負責人帶領風險工程師走訪某紙制品生產企業,通過現場的隱患排查,發現該企業安全管理部門不重視,未做好應急準備,未儲備防臺防汛物資,兩棟鋼結構倉庫存在較大的汛期風險等問題。
經過現場廠區走訪風勘,風險工程師給出整改建議,方才引起該企業負責人的足夠重視,安排人員立即采購沙袋、防雨布等防汛物資,物資到位后用防雨布遮蓋易水損貨物并在倉庫門口堆放防汛沙袋,并轉移部分無法防護的貨物到地勢較高的鋼混建筑物內。據介紹,通過后續的跟蹤,該企業因妥善整改措施,在本次臺風中,原料未出現涉水險情。
多措并舉確保應賠盡賠快賠
面對臺風、強降雨等極端天氣造成的損失,保險機構紛紛推出開通理賠綠色通道等舉措,進一步簡化理賠程序,并通過科技賦能,確保應賠盡賠快賠。
7月28日上午,太保產險廈門市分公司接到臺風“杜蘇芮”首單報案,廈門市集美區的蘇先生稱因臺風影響,樹木倒地砸到其車輛。該公司第一時間聯系客戶,開啟理賠綠色通道,通過線上快速查勘定損,僅用7分鐘即完成臺風首筆案件賠付2000元。
中國人壽財險寧波市分公司在接到寧海縣某企業財產水淹受損報案后,理賠人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對受臺風暴雨影響導致內澇所造成的倉庫貨物損失情況進行查勘,在完成現場損失查勘定損和簽訂賠償協議后半小時內完成賠付。截至7月30日10時30分,中國人壽財險公司共接到此次臺風相關報案3138筆(非涉農),已完成賠付124萬元。
借助遠程視頻查勘等科技手段,保險業的理賠服務效率進一步提升。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河北監管局就要求各財險公司開辟綠色通道,簡化理賠流程,利用AIC電子檢測、無人機、線上程序等科技設備手段,提高理賠服務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積極配合地方政府部門做好處置和善后工作,做到應賠盡賠、早賠快賠。
太平財險在泉州的分支機構接到某紡織品公司報案,稱臺風導致其廠房玻璃、門窗、空調外機等財產受損。理賠人員到達現場后,利用紅外線測距儀完成門窗玻璃尺寸測量,采用遠程視頻查勘聯動定損,現場便與客戶簽訂賠償協議書,2.5個小時就完成結案。據介紹,截至7月30日10時,太平財險福建省分公司已接到報案433起,完成理賠98件,提供救援服務200多次。
在應對臺風“杜蘇芮”的過程中,巨災保險的功能作用也得到體現。
7月28日上午,臺風“杜蘇芮”登陸后,廈門市巨災保險承保人人保財險廈門市分公司陸續開始接到巨災保險項目報案。當日上午12時,客戶楊女士報案稱,其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的房屋因臺風導致房門受損。該機構組建的巨災服務小組立即啟動線上查勘工具,快速開展查勘和資料收集工作,于當天下午2時10分便支付了“杜蘇芮”臺風登陸后的第一筆巨災保險賠款。另據介紹,截至當日下午3時30分,該巨災保險項目組共計接到36個巨災案件報案,所有案件均與客戶順利對接,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中。
記者從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福建監管局了解到,據初步統計,截至7月29日12時,其全轄保險業因災接報案22166件、報損金額29129萬元,已查勘12525件、定損金額775.4萬元,已決賠案447件、已決賠款30.75萬元。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福建監管局表示,下一步,將督促指導轄區各銀行保險機構強化防災防損機制,提高理賠服務效率,確保金融服務暢通,積極助力災后重建。
(文章來源:金融時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