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為提升科研院校高價值專利的創造、運用、管理和保護水平,“2023年廣州市校園高價值專利培育大賽交流研討會”(以下簡稱校高賽研討會)近日在廣州舉辦。當天,來自華南理工大學、廣東藥科大學、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等單位的優秀參賽項目代表參加了會議。
據了解,廣州市校園高價值專利培育大賽由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指導,已連續舉辦三年,充分發揮了廣州市科研院校的集聚優勢,圍繞“專利驅動創新”“培育高價值專利”“促進校園成功轉化”等相關主題,累計吸引參賽項目超過250項,參賽人次超過1400人次,評出項目獎項超過60項。
在近期落幕的第三屆廣州市校園高價值專利培育大賽中,共吸引了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14所科研院校的70多個項目參賽,覆蓋現代農業、生物醫藥與健康、人工智能、前沿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其中,華南理工大學的“4D打印高性能鈦鎳合金材料與構件及其產業化應用”獲得本屆大賽金獎。華南師范大學的“新型光聲學聯合影像精準診斷技術與設備”和華南理工大學的“好氧反硝化菌在污廢水、工業廢氣中的高效應用”分別獲得銀獎。
當天的研討會上,賽事組委會組織專家團隊,圍繞參賽項目技術的先進性、技術發展前景、行業發展前景等開展產業化場景論證,多維度論證專利技術的市場競爭優勢。在經驗分享環節,參會代表分別結合項目特點提出了有關建議。有代表表示,參加比賽感受到了“打開眼界”的沖擊感,但現有賽事規則使得普通高等院校和高職院校項目在一個賽道上共同競爭,建議增設高職賽道調動高職院校的參賽團隊積極性。還有代表建議,雖然目前部分院校在高價值專利培育和專利轉化工作方面有一定的“基因土壤”,但部分科研院校團隊對其產出的專利價值和轉化渠道上缺乏信心和能力,需要更多的知識產權專家在創新項目的啟動到結題各個環節給予專業指導。
記者從組委會了解到,在今后的比賽中,組委會將不斷優化賽制和評價規則,提升賽事組織水平,促進廣州市科研院校高新技術人才和知識產權人才的培養,推動校園的創新成果對接市場和產業落地。
(文章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