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是“早預警、早行動”,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對此進行了解讀。
世界氣象組織去年8月發布的《天氣、氣候和水極端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數和經濟損失圖集(1970-2019)》顯示,這期間全球有超過11000起相關災害,死亡人數超過200萬,損失達3.64萬億美元。該機構統計,全球每三個人中就有一人仍無法獲得早期預警系統提供的預警信息。加強國家氣象水文部門、災害管理部門和發展機構之間的協作對于更好地防災、備災和救災至關重要。
塔拉斯表示,世界氣象組織作為聯合國系統關于天氣、氣候和水的權威機構,關鍵職能之一是確保其193個成員都能獲得基本觀測數據及相應預警服務。然而,目前只有一半成員擁有多重災害早期預警系統,這是組織的主要挑戰之一。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 塔拉斯:有了早期預警服務,我們可以挽救生命,避免造成人員傷亡的災難;可以減輕造成的經濟風險,例如提高農業生產力;可以確保公共安全以及避免各種基礎設施遭到破壞,還可以確保包括陸運、海運和空運在內的運輸安全。
今年也是我國恢復世界氣象組織合法席位50周年。塔拉斯指出,50年來,中國作為世界氣象組織重要成員,在維持和不斷升級世界氣象組織全球業務系統,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防御極端自然災害、區域、多邊和雙邊國際氣象合作、教育培訓和對不發達國家的國際氣象援助等方面成績顯著。中國日益成為全球氣象能力的建設者和全球氣象發展的貢獻者,并將在氣象國際合作中發揮更加重要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