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不好,遠不只帶來疼痛這么簡單,它還可能影響腦健康。
7月5日,一項在線發表于美國神經病學學會醫學期刊《神經病學》的研究發現,牙齦疾病和牙齒脫落與海馬體萎縮有關。
海馬體位于大腦丘腦和內側顳葉之間,主要負責短時記憶的存儲轉換和定向等功能。因此海馬體萎縮主要見于阿爾茨海默病等。但這項新研究至提出了一種潛在的關聯,沒有直接證明牙齦疾病或牙齒脫落會導致阿爾茨海默病。
【資料圖】
“牙齒脫落和牙齦疾病非常常見。我們的研究發現,這些牙齒問題在控制思維和記憶的大腦區域健康中存在影響,這給了人們更好照顧牙齒一個理由。”論文作者、日本東北大學博士Satoshi Yamaguchi說。
該研究涉及172名平均年齡67歲的人群。他們在研究開始時沒有記憶問題。在研究開始時,參與者接受了牙科檢查、記憶力測試以及腦部掃描,以測量海馬體體積。
4年后,研究人員再次對參與者進行腦部掃描以測量海馬體體積、統計牙齒數量、通過測量牙齦組織的牙周探診深度來檢測牙齦疾病。
其中,探診深度在1毫米到3毫米之間為健康讀數;幾個區域的探診深度為三四毫米,為輕度牙齦疾病;一些區域探診深度為五六毫米,存在更多骨質流失則為嚴重的牙齦疾病,這最終可能導致牙齒松動并脫落。
研究人員發現,牙齒的數量和牙齦疾病數量與大腦左側海馬體的變化有關。
對于患有輕度牙齦疾病的人來說,牙齒越少,左側海馬體的萎縮速度越快。然而,對于患有嚴重牙齦疾病的人來說,擁有更多的牙齒與左側海馬體萎縮速度更快。
在根據年齡進行調整后,研究人員發現,對于患有輕度牙齦疾病的人來說,少一顆牙齒導致的大腦萎縮比率增加,相當于大腦正常衰老一年萎縮的量。而對于患有嚴重牙齦疾病的人來說,情況相反,多存在一顆牙齒導致的大腦萎縮相當于大腦正常衰老1.3年萎縮的量。
“研究結果突出了保護牙齒健康的重要性。”Yamaguchi說,“有嚴重牙齦疾病患者保留加固牙齒與大腦萎縮有關。通過定期前往牙科就診,控制牙齦疾病的進展至關重要。有嚴重牙齦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拔除牙齒并更換合適的假牙。”
Yamaguchi說,該研究存在局限性,它是在日本的一個地區開展的,相關結論可能無法推廣到其他地區。因此,未來需要對更大規模的人群進行研究。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212/WNL.0000000000207579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