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網上海7月31日電 (陳靜徐佳文)直腸癌是發病率較高的消化道腫瘤,嚴重危害健康,隨著近年來外科技術的發展,患者和手術醫生對進一步減少的手術創傷、保護神經以及加速康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機器人輔助直腸癌根治術的常規開展為患者帶來了福音。
記者31日走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該院普外一科胃腸腫瘤團隊王為民主任醫師31日介紹,借助達芬奇機器人,醫生能夠實現術中輕柔緊湊操作需要,即便在極其狹小和深邃的空間中,也能達到“眼——手——器械”高度合一,進行精細靈活操作,大大突破了人手的局限性;通過VR將病人腹腔內三維立體高清影像細節傳送給控制臺上的主刀醫生,增加了手術的精確度和安全性,精細分離小腸結腸粘連,保護臟器組織完整,克服狹小骨盆空間,成功實施直腸癌根治術,術后恢復良好且最大程度減輕術后疼痛,縮短手術時間和術后住院時間,有利于患者術后快速康復,真正做到精準操作。
目前機器人輔助直腸癌根治術已成為該院普外常規手術之一。自6月以來,九院普外一科已先后完成機器人輔助直腸癌根治術16臺,并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據王為民介紹,在普外一科團隊完成的數例高難度直腸癌根治術中,既有伴心肺功能不全的九十一歲超高齡患者,也有超低位保肛的直腸癌患者,還有既往多次腹部手術史伴隨腹盆腔嚴重粘連的特殊患者。
在采訪中普外一科主任王兵分享了一例年輕直腸癌患者的手術治療過程。6月初,患者王先生(化名)因反復便血1月到醫院就診,經腸鏡檢查確診其罹患直腸癌,醫生將為其進行根治性手術。患者年紀輕,腫瘤位置較低,對減少手術創傷和保肛有強烈的愿望。王兵主任團隊在仔細研究了患者病情后,為患者實施了達芬奇機器人輔助下低位直腸癌根治術。在達芬奇系統10倍放大的3D視野和多關節系統的精細操作下,手術僅耗時80分鐘,術中出血不足50毫升,醫生們順利完成了低位直腸癌根治并進行了一期吻合。患者術后6小時就開始飲水,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動,術后5天就順利出院,目前恢復良好。(完)
(原標題:專家:機器人輔助直腸癌手術實現精準微創、加速患者康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