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等權威機構共同發布的《2021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指出,2021年全國50個主要城市中僅有8座城市擁堵同比下降。南方+記者19日從海信獲悉,8座城市中,有5座城市的緩堵項目由海信參與承建。
這5座城市分別是西安、昆明、蘭州、銀川、貴陽。以擁堵降幅最大的西安為例,第十四屆全運會期間,海信團隊在協助西安交警進行交通警衛安全保障任務的同時,也在助力打通交通“大動脈”,共建設114條“綠波帶”,讓市區道路通行效率提升了23%,加上對主城區1341處信號燈的整體智能化改造,市區主要區域和十四運會涉賽道路忙碌而通暢。
海信智能交通事業本部副總經理陳曉明介紹,從2017年開始,海信持續助攻榜單上的“緩堵”城市。2017年度“十大擁堵緩解城市”中,海信智能交通服務城市占據7席;2018年度“擁堵同比下降TOP10城市”有5城入圍;2019年度“全國擁堵緩解城市TOP10”入選6城;2020年度“交通健康指數同比變好城市TOP10”和2021年的“擁堵同比下降城市榜”均入選5座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1998年,海信開始進軍智能交通領域,彼時智能交通的概念在國內落地不過3年時間,目前,海信智能交通積累了24年的經驗,并以此為開端拓展了智慧城市、智能交通、軌道交通、智慧建筑、公共安全等多個B端業務板塊。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交通市場規模3547億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6948億元,年均增速14.39%。去年開始,北京、深圳、上海等出臺相關政策,智慧城市成為下一輪區域競爭的關鍵詞,智能交通迎來更大發展機遇。
“智能交通絕對不是寫本書那么簡單,也不是資本說了算。智能交通以及智慧城市領域,目前是資本和科技扎堆的一個賽道,許多互聯網公司也在這個賽道上耕作許久,給行業帶來了一些新的概念和打法,一開始也給海信造成了一些沖擊和干擾,但智能交通市場的復雜性并不是簡單靠資本、概念撬動起來的,經過了最初的一些沖擊,海信的優勢如今愈發顯現了出來。”陳曉明認為,“智能交通的交付是一個硬活,海信智能交通與其他企業最大的不同,就是將技術優勢扎根業務實踐,把人工交通調優經驗和大數據經驗融合起來,通過信號機一點點積累交通控制策略,這不是短時間能積累出來的,未來,行業應注重將人工調優的經驗和大數據的經驗融合起來。”
(文章來源:南方Plus)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