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寧夏銀川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宗工業用地以“標準地”出讓方式掛牌成交,這不僅標志著銀川市首次采用“標準地”、帶規劃設計方案掛牌出讓方式供地,也是寧夏全面推進產業用地“標準地”出讓改革的又一成功實踐。
2019年,寧夏將吳忠市作為試點先行啟動“標準地”改革,加強用地前端服務、中后端監管,有效提高了當地土地資源配置效率。截至去年年底,吳忠市累計以“標準地”模式出讓5宗地塊,共計562畝。在不斷總結完善試點經驗基礎上,寧夏還通過出臺《關于推進產業用地“標準地”出讓的實施意見》,制定發布“標準地”出讓工作相關流程、指導性指標和文本參考等配套文件,為各市、縣(區)“標準地”出讓提供詳細操作指導,全面推進產業用地“標準地”出讓。
“‘標準地’出讓改革的最大亮點是打破傳統土地要素配置的體制性障礙。”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現規定政府在出讓土地前,由政府出資對工業園區等有條件的區域實施區域評價,減輕企業負擔,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并由政府明確土地出讓的投資強度等控制性指標,通過事前發布標準,企業對標競價,構建公開透明、規范高效的新型招商模式,還要以企業承諾履約為重點,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探索建立“標準地”企業投資項目信用評價體系和嚴重失信名單制度,構建激勵倒逼機制,加快推動土地資源要素向高端產業、優質企業集聚,形成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懲的良好環境。
同時,寧夏還積極推進“標準地”與審批制度改革聯動,要求各市、縣(區)政府優化“標準地”項目審批服務,探索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從需求導向、定制服務、政策集成等方面,創新打造模塊式、可選擇、集成化的“標準地”信用服務模式,最大限度發揮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協同服務優勢,加快項目審批效率,縮短項目審批時限,推動行政審批流程優化再造,助推企業“拿地即開工”。
此外,據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寧夏將以企業承諾履約為重點,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探索建立‘標準地’企業投資項目信用評價體系和嚴重失信名單制度,構建激勵倒逼機制,加快推動土地資源要素向高端產業、優質企業集聚。并將堅持“畝產論英雄”用地導向,在總結“標準地”出讓經驗基礎上,健全產業用地“標準地”政策制度,科學制定標準地控制指標,深化“多評合一”“承諾制”“代辦制”改革,推動實現交地即發證、交地即開工、竣工即登記,確保2022年在全區所有產業園區探索推行產業項目“標準地”供應,園區新增工業項目用地宗數10%以上采取“標準地”供應,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張國鳳
(文章來源:中國農網)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