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田陽訊如今,走進田陽區五村鎮巴某村加旭屯、百育鎮九合村坡林屯,隨處可見一面面“鄉村之星”文化墻,通過人物形象展示、事跡介紹等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鄉賢文化。這是該區創新發展“鄉賢+基層治理”模式,構筑鄉村治理新格局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該區結合區域實際情況,通過五個有力舉措,創新發展“鄉賢+基層治理”模式,著力培育現代鄉賢文化,注重發揮鄉賢文化的優勢,在村民自治、鄉村振興、移風易俗、鄉風文明等都發揮了很好的引領作用,走出了一條農村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之路,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挖掘培育鄉賢文化,夯實村民自治根基。挖掘和培育本土先賢和鄉賢文化,把本土本鄉有德行、有才能、口碑好、威望高的機關企事業單位退休干部、本村致富能人、外出務工經商返鄉人員等錄入鄉賢名錄,建立鄉賢隊伍。該區在10個鄉鎮162個村(社區)共建立1600多名鄉賢的信息數據庫,為村民自治提供人才支持。
推行“鄉賢五進”機制,創新村民自治模式。引導推行一批黨員支持、群眾認可、培育較成熟的鄉賢進村“兩委”任職、進村級經濟組織發揮經營才能、進村監會開展村務監督工作、進村民理事會服務群眾、進村黨支部擔任支委等“五進”機制,明確把新鄉賢引導培育成鄉村致富帶頭人、鄉村治理帶頭人。在2021年新一屆村(社區)“兩委”換屆中,擔任村(社區)“兩委”班子成員或村民小組長等基本上都是鄉賢。
發揮鄉賢文化軟實力,帶動鄉村振興建設。每個村建立以本村屯先賢、鄉賢為主,涵蓋各類弘揚新風正氣的先進人物的“鄉村之星”文化墻,大力宣傳和傳承先賢和鄉賢文化,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和凝聚一批在外的企業家、專家學者、技能人才回鄉參與鄉村振興建設,支持家鄉發展。
搭建鄉賢活動平臺,培育良好民風。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大講堂、百姓講堂、網格之家等平臺,每季度開展“弘揚道德新風、爭做時代新人”道德講堂活動,邀請村屯老人講授先賢故事,宣講新鄉賢事跡,教化人心。通過榜樣力量引領文明風尚,樹立新風正氣,培育良好民風。
凝聚鄉賢正能量,引領鄉風文明。組織新鄉賢加入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四會”組織。發揮新鄉賢在帶頭遵守村規民約、破除陳規陋習、倡導文明新風等方面的作用。那滿鎮露美村和五村鎮橋馬村、巴某村等在鄉賢的推動下制定了新的村規民約,引導村民自覺遵守村規民約,真正從思想上移風易俗,讓村規民約“約”出鄉村文明新風尚。同時,鼓勵鄉賢參與農村基層治理,積極配合村干部開展鄉村綜合治理,解決群眾難事難題,基本實現了“小矛盾不出村(社區)、大矛盾不出鄉鎮、疑難矛盾不出縣(區)、矛盾不上交”的目標。
□黃國順黃延琪
(文章來源:右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