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工業報曹雅麗
“2021年,在疫情和電力供需緊張的形勢下電力行業發展取得了新成就,同時電力行業也面臨新形勢新挑戰。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是當前電力行業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穩步推進煤電由主體電源向調節型電源轉變,大力推動電源結構清潔綠色轉型,積極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持續提高全社會電氣化水平。”3月24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常務副理事長楊昆在中電聯舉辦的 “2022年經濟形勢與電力發展分析預測會”上表示。
正確認識煤電價值
煤電一直是電力工業運行的堅實基礎,是當前我國電力供應的主要電源。2021年,煤電以47%的裝機占比,貢獻了超過60%的發電量。在國家電網區域,煤電以48%的裝機占比提供了62%的發電量,更是支撐了75%的高峰負荷需求。去年下半年,部分地區出現嚴重限電現象,很大程度就是因為煤炭價格過高、供給不足造成的。
楊昆指出,煤電平抑新能源大規模介入的波動性和隨機性,保障新能源消納和電網穩定的 “壓艙石”作用,還將保持相當長一段時間。到2030年,隨著新能源占據裝機主體,煤電仍然是系統靈活性和發電量的第一大支撐電源。到2060年,基于系統安全性和經濟性的考慮,煤電依然會保持一定的規模。
楊昆表示,穩步推進煤電由主體電源向調節型電源轉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立足以煤為主體的基本國情,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納能力,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
“我們必須對煤電在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與能源供給中的地位和作用做進一步的系統評估,從保障能源安全、國民經濟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煤電兜底保供、系統調節、應急備用等多維價值,先立后破、循序漸進,確保新能源對傳統能源的有序替代。”楊昆強調。
楊昆表示, “十四五”期間煤電發展要堅持嚴控增量、優化存量,適度安排煤電新增規模,服務新能源發展。煤電機組盡可能按照增機減量的思路安排運行,增加裝機滿足電力平衡要求,減少發電量,盡可能利用清潔能源發電,減少碳排放。預計到2025年,全國煤電裝機規模約為12.5億千瓦。繼續推進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完善電力市場輔助服務補償與交易等政策,引導煤電充分發揮容量效應和靈活性優勢,做好煤電延壽管理。同時,加強對火電企業金融支持,推動電煤中長期簽訂及履約監管。
電力電子化將加速
“雙碳”目標為風電、太陽能發電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預計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楊昆表示,隨著新能源裝機的增加,煤電機組的相對容量下降,作為系統穩定運行重要支撐的轉動慣量也隨著相對減少。同時,電力電子部件和裝備大幅度增加,電力系統的電力電子化將導致其結構特征、運行特性、控制模式發生根本性改變,一些在傳統電力系統接觸不多或研究不深的問題將會給新型電力系統構建帶來極大挑戰。
楊昆表示,積極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新能源占比逐步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具有雙高與雙隨機的特點,需要采取系統性措施,建設數字化、智能化電網,加強源網荷儲間的多元互動協調。要大力推動技術創新,開展新型電力系統結構、運行、源網荷儲協調等相關理論和方法的研究,推動核心技術研發和攻關,制定出臺新型電力系統相關標準。進一步優化電網結構,加強跨省跨區輸電通道建設,打造大范圍資源優化配置平臺,持續優化完善區域電網主網架,推動建設適應分布式、微網發展的智能配電網。提升電力系統數字化水平,基于云計算、人工智能、大規模超算等基礎,建設多源協同調度系統,優化電網運行模式,大幅度提升系統運行、預測精度,實現電力供需信息的實時匹配和智能化響應,確保系統安全、穩定、可控、能控、在控。
楊昆指出,電氣化是多種能源綜合利用的優先選擇,是實現 “雙碳”目標的必由之路,需要大力推廣以電代煤、以電代油、以電代氣,不斷提高電能占終端能源比重。預計 “十四五”期間,電能替代新增用電量力爭達到8000億千瓦時以上,2025年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30%以上。要大力實施電能替代,加強政策支持,完善激勵機制,對符合條件的電能替代項目予以支持,深入實施工業領域、交通領域、建筑領域電氣化升級,持續提升城鄉電氣化水平。
“十四五”是轉型關鍵期
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是當前電力行業工作的重中之重。
“大力推動電源結構清潔綠色轉型。”楊昆表示, “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時間是能源電力轉型的關鍵期,可再生能源將逐步成為裝機的主要能源。
保持風電、太陽能發電快速發展,加快建設一批生態友好大型風光伏基地項目,積極推動風電和光伏分布式開發,積極推動海上風電的規模和發展。預計2025、2030年,全國風電裝機分別達到4億千瓦和5.8億千瓦,太陽能發電裝機分別達到5億千瓦和7.8億千瓦。
積極推進水電、氣電等清潔能源開發,以新能源地區主要河流為重點,加快推動流域調節作用強的龍頭電廠開發,實施雅魯藏布江下游的水電開發。預計2025、2030年,全國常規水電裝機分別達到3.7億千瓦、4.4億千瓦。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適度發展調峰氣電,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大力推進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新能源開發。加強儲能電站體系建設,加快推進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多措并舉,大力發展電源側、電網側、用戶側新型儲能。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支持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規模化制氫等儲能應用,加強儲能標準建設,提升檢測能力,保障儲能安全。
楊昆表示,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加快建設全國統一的適應高比例新能源交易的電力市場,要規范統一電力市場的基本交易規則與技術標準,破除電力交易的地域界限,推動實現各級電力市場統一規范運營和有效銜接,進一步明確綠色電力市場、綠證市場、碳市場的功能定位,構建目標一致、相互協同的綠色交易體系。
(文章來源:中國工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