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印發《廣東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簡稱“《規劃》”),對于制造業重鎮東莞,廣東也為東莞氫能產業發展劃了重點:提出建立廣州、佛山、東莞、云浮氫能高端裝備產業集聚區和惠州、茂名、東莞、湛江氫能制儲運產業集聚區。
近年來,珠三角幾大城市都加快了氫能產能的布局。具體到東莞,2020年,東莞正式申請加入國家首批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2021年,《東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規劃建設實施方案》印發,提出要重點導入發展新能源汽車及其零部件研發制造,打造氫能產業集聚區。
目前,東莞氫能在產業鏈上下游均取得較大進展,但就產業布局、產業規模、產業鏈等方面,東莞與廣州、佛山、深圳等城市依舊存在差距。
業內專家表示,目前廣東在氫能產業鏈下游應用端發展較好,但上中游制、儲、運環節仍比較薄弱。此次規劃能更好發揮各地優勢,補足短板,推動廣東能源清潔化轉型,更好實現“雙碳”目標。
東莞氫能產業多點開花
氫能產業鏈分為上游制取(制備-儲運-加注)、中游燃料動力電池系統和下游應用三個關鍵環節。《規劃》提到,廣東將加快培育氫氣制儲、加運、燃料電池電堆、關鍵零部件和動力系統集成的全產業鏈。
東莞經過多年發展,已在氫能全產業鏈中涌現出一批代表性企業,氫能產業呈現加快發展態勢。
位于東莞樟木頭鎮的廣東合即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系國內率先攻克小型化移動制氫難題的新能源企業。“目前我們逐步聚焦氫能全產業鏈,在電源領域,我們有面向通信基站的氫能主動電源,在市場應用領域也有相應布局。”合即得總經理向華說。
在氫能源裝備領域,東莞也已經有了一定基礎。2017年,東莞首個氫能源裝備項目——東灃新能源裝備產業化項目落地松山湖,該項目主要研發生產氫燃料電池、氫動力裝備及下游應用產品。項目落地的同時,東莞北京航空航天研究院與東灃科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共同推動東莞新能源項目戰略性布局,目前項目已完成投產。
廣東云創氫電科技有限公司是東莞在氫燃料動力電池系統領域持續探索的典型企業。憑借在氫能源及飛行器設計領域的學科交叉優勢,云創氫電用一年多時間自主研發氫燃料電池發電系統,為自行設計開發的工業級無人機提供動力,續航能力超過6個小時,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工業級無人機是未來無人機行業最大的增長點,而目前的行業痛點,正是燃料不足導致飛機續航能力低下,這將是我們一直發力的領域。”云創氫電創始人徐偉強表示。
同時,目前東莞氫能產業已經逐漸形成產業集聚。去年下半年,東莞水鄉新能源產業基地建成投產,作為東莞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之一,該基地聚集了廣東省重點氫能企業氫藍時代、中汽宏遠等相關氫能產業鏈企業,并大力引進上下游“專精特新”企業,形成水鄉本土氫能產業鏈。
探索錯位競爭發展思路
近年來,氫能產業成為新“風口”,廣東各地也在加快布局氫能產業鏈。
廣州在2020年提出,將廣州建成我國南部地區氫能樞紐,謀劃約50個加氫站,構建氫能全產業鏈。而作為首批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運用廣東城市群的牽頭城市,佛山已經聚集了100多家氫能企業和機構,氫能產業項目計劃投資總額超過400億元,全部達產后預計形成年產值超千億元的產業集群。深圳提出到2025年,氫能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形成較為完備的氫能產業發展生態體系。
業內人士指出,對比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氫能產業從產業布局、產業集聚規模等各方面而言,發展步伐還較為緩慢,但東莞氫能產業在完備的工業體系下依然大有可為。
“十四五”期間,東莞氫能產業將繼續聚焦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同時在氫能制、儲、運環節持續發力,建立氫能制儲運產業集聚區。
近十年,在氫能源產業方面,東莞已擁有10余家具有核心知識產權的相關企業及科研機構,初步構建了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雛形。在東莞水鄉新能源產業基地里,中汽宏遠緊抓氫燃料電池汽車等新能源汽車及其零部件研發制造。
中汽宏遠總經理助理、技術中心主任洪安陽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日前企業依舊主打公交車方向,已經有幾款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做完前期設計實驗,在進行小批量示范運行。“現在我們還在開發城市物流配送方向的氫能汽車,后期會逐步推廣至貨車方向。”
依托于立沙島水鄉新能源產業基地上較為完備的產業鏈,中汽宏遠從制氫到終端產品應用,均可以實現本土化生產。“我們前期以氫燃料的汽車為主,后期會根據市場化需求,和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聯動,延續至核心零部件制造方面,希望通過協作拉動產業鏈上下游互聯互通。”洪安陽說。
此外,東莞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和門類,對于氫能產業鏈的建立和發展將起到重要的作用。以云創氫電為例,企業在工業無人機用氫動力系統的研發過程,相應的電子信息、控制板等硬件生產,都可以在東莞本地完成,產業鏈配套優勢明顯,也極大減低了企業生產成本。
專家指出,“十四五”時期,圍繞氫能產業發展,東莞需要依托自身產業鏈配套優勢,專注垂直細分領域和市場化運作,才能和周邊城市形成錯位競爭。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標簽: 高端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