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管理轉型大浪潮下,券商有哪些長處?又有哪些短板?投行業務未來能否繼續延續高增長趨勢?中小券商又如何實現差異化發展?日前,畢馬威中國證券及基金業主管合伙人王國蓓接受了上海證券報記者專訪,分享了她對券業發展現狀的觀察和理解。
王國蓓表示,近年來,我國證券行業整體運營情況向好。自2018年以來,證券公司整體營業收入、凈利潤和總資產都呈現正增長趨勢。目前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推進,券商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未來需在回歸本源的同時謀求差異化發展,重點加強核心業務綜合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建設。
(資料圖片)
券商在財富管理行業有其特殊優勢
作為券商最“傳統”的收入來源,經紀業務歷來受市場行情影響較大,且隨著近年來證券行業傭金費率的持續下調,各家券商大力推進經紀業務向財富管理轉型。
王國蓓認為,相較于銀行、第三方財富機構,券商在財富管理行業的主要價值鏈條上具有其他主體不具備的優勢。
首先是券商的投研能力較其他機構具有先天的優勢。券商可以通過自身專業能力協同公司整體的投研能力,針對不同客戶提供適合其特點的投資理財方式和投資產品。將券商的交易通道職能轉變為理財顧問職能。未來券商基金投顧業務還將進一步深化其主要價值鏈條優勢,擴大客戶黏性。
其次,券商對于機構客戶的風險偏好整體較高,對資本市場投資的熟悉度和偏好度更高,其積累的客戶結構和客戶基礎可助力其全面實現財富管理轉型。
第三,券商的各業務條線有良好的協同機制,能夠全面整合財富管理業務,打破各業務條線邊界,通過提供更高質量的產品和綜合配套服務獲得超額收益,并增強盈利穩定性。
不過,王國蓓也強調,券商開展財富管理業務亦存在短板:銀行無論是從網點覆蓋率和零售端覆蓋度上目前都遠超券商,客戶基群更加廣泛。第三方財富機構的產品更加多元化,能夠滿足不同風險偏好的客戶需求。此外,銀行公信力較強,客戶信賴度高;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則機制較為靈活。
王國蓓表示,券商財富管理業務目前在加速轉型的過程中,如何形成差異化競爭力是未來發力的重點:一方面,券商可以基于自身靈活的渠道分支、廣泛的網點覆蓋以及長期面對龐大客戶群體需求所積累下的服務經驗,更好地提供投顧服務、產品服務;另一方面,券商可以通過自身專業能力協同公司整體的投研能力,根據不同類型的客戶設計差異化的產品,提升客戶產品端服務的體驗。
發揮區域優勢,中小券商實現差異化競爭
2021年,隨著注冊制改革穩步推進,北交所正式開板、深交所主板與中小板合并落地,券商投行業務迎來大發展。
畢馬威統計數據顯示,在2021年IPO企業中,通過注冊制方式上市的企業占比超七成;在高新技術企業較為集中的專用設備制造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醫藥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行業中,雙創板塊對于上市企業都顯示出了更強的吸引力。
當被問及全面注冊制背景下券商投行業務面臨的挑戰時,王國蓓表示,競爭格局加劇,行業集中度加速提升;注冊制下項目的管理判斷職責進一步前移,保薦新規對券商投行業務提出了更多要求,保薦人職責不斷夯實;穩健薪酬指引發布和中介機構廉潔從業監管加強,券商激勵和約束機制進一步調整是當前投行業務面臨的三大挑戰。
值得關注的是,部分中小型券商2021年投行業務收入實現高速增長,如中原證券同比增長207.56%,國聯證券、華林證券的增幅超50%。
對此,王國蓓分析認為,注冊制改革不斷持續穩步推進,北交所的設立代表著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邁入新的發展階段。頭部券商在維持其投行業績神話的同時,中小券商和區域券商憑借其以往在新三板業務上的優勢也占有一席之地。
她表示,對中小券商而言,注冊制下研究所定價能力的重要性凸顯。中小券商可通過發展研究業務實現差異化破局,同時加強協同機制建設,形成投資、投研、投行閉環體系。同時,中小券商深耕區域多年,可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及股東優勢,利用區域知名度加強本地項目承攬,并深入挖掘股東資源。
券商自營持續發力場外衍生品
近年來,受益于結構化牛市行情,券商自營業務收入持續增加,其中場外衍生品業務是自營業績的主要驅動因素。2022年上半年受市場波動影響,上市券商業績普遍承壓,自營業務是重要影響因素。如何在波動的市場環境下,保持相對穩健的收入,是未來券商場外衍生業務需要考慮的重點問題。
王國蓓表示,場外衍生品業務相對于傳統的經紀、投行、投研等券商業務而言,具有更強的創造力,能夠滿足機構客戶資產配置及風險管理需求,提升客戶粘性,強化綜合服務能力及綜合競爭力。“但我國場外衍生品市場尚處于發展階段,場外衍生品的發展也面臨著不同的挑戰。”
首先,場外衍生品具備明顯的規模經濟性,頭部券商在對沖模式、對沖成本等方面優勢顯著,在整個場外衍生品業務集中度凸顯。衍生品業務發展對中小券商的全面風險管理能力提出較高要求,券商需要管理好場外衍生品交易對手方的信用風險、復雜投資交易結構的市場風險等。
其次,與日俱增的衍生品業務交易量和復雜的估值模型需要券商在信息科技上加大投入,搭建更為完善的系統平臺。另外,場外衍生品交易的交易對手主要為金融機構或其他專業機構,券商需要設計更加多元化的產品結構,以滿足交易對手方對產品的定制化需求,這就要求券商不斷擴充儲備高精尖的專業化技術人員。
同時,我國場外衍生品市場的合規監管和風險控制也在逐步完善。2020年、2021年中國證券業協會相繼發布實施《證券公司場外期權業務管理辦法》和《證券公司收益互換業務管理辦法》,旨在推動證券公司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和合規風控水平,促進證券公司場外衍生品業務健康發展。
“相信隨著監管政策逐步細化,機構客戶需求多樣化,金融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場外衍生業務有望保持高速增長。”王國蓓表示。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標簽: 財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