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俯瞰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羊場鎮的萬畝天麻種植示范基地,滿眼喬木綠茵如毯,而天麻就掩藏在這些高大的喬木之下,一窩一窩地種植在潮濕的灌木叢邊……
(資料圖)
這里距離縣城30余公里,平均海拔1000多米,叢林里霧氣籠罩,十分潮濕,特有的地理條件和氣候環境非常適合天麻的生長。
近年來,鎮遠縣把發展林下經濟作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突破口,大力發展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森林景觀利用等,把良好的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截至2022年上半年,鎮遠縣林下經濟經營和利用林地面積總計44.92萬畝,林下中藥材累計種植面積4萬余畝,其中天麻種植達2萬余畝,并且依托國儲林項目,積極打造“國儲林+林下天門冬、林芝、茯苓”等套種模式,充分用足用活林地資源和政策。
“我們打造了以羊場片區、舞陽鎮魏家屯片區為中心的2個萬畝林下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林下特色產業就是我們的林下天麻種植。”鎮遠縣林業產業服務中心主任楊秀權介紹。
本土發展起來的黔康源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鎮遠縣林下天麻種植的龍頭企業。公司創始人許乃紅介紹,自2015年成立以來,公司已成功打造了從天麻種植、收購到加工、銷售的一體化產業鏈條。2016年,公司培育出成型的天麻菌種對外售賣,并在不斷研發能夠提高天麻產量的優良菌種。
此外,黔康源公司不斷發揮引領作用,已帶動周邊300多戶農戶用自己的林地加入了天麻種植,今年擴種后種植面積已達2.43萬畝。公司還為當地群眾開設天麻種植培訓課。
標準化的天麻良種生產線示范帶動作用很明顯,除了直接加入種植,周邊農戶還可以利用閑暇時間來加工廠務工,篩選菌土、制作菌包、搬貨卸貨……“我一邊照顧孩子,一邊在這里工作,上個月我上了15天班就拿到手一千多元,而且廠里不忙的時候我還能回家干農活。”羊場鎮龍洞村村民潘永梅說。
據統計,公司平均每年帶動務工2萬余人次,發放勞動務工總費用300余萬元。
“天麻主要是在冬天種、冬天收,為了讓老百姓有更多的增收途徑,我們又自主研發了靈芝、茯苓等藥用菌種植,讓林下一年四季都能用起來。”許乃紅說。
守住滿山綠,換來林下金。除了林下種植中藥,林下養殖是用活林下資源的另一條路子。
在鎮遠縣報京鄉石橋村山林間,雞鳴聲此起彼伏,給寂靜的山林增添了些許熱鬧。循聲探去,只見一只只神采奕奕的瑤雞,或在樹下悠然覓食,或在田間啄飲山泉。
報京鄉黨委書記姚倫權介紹,通過支部牽頭,報京鄉大力發展了“林禽”“林蜂”等套種套養產業,依托東西部協作機制引入廣東資金,在報京高標準建立了一家示范性的農業企業,盤活報京10萬羽蛋雞場項目,帶動周邊群眾致富。同時,通過與幫扶單位貴州民族大學建立“校農合作”市場鏈,打開了農產品的銷路。
由兩個養殖大戶帶動周邊村寨500余戶村民林下養雞,每家養殖20至40只不等,農戶只需要用自己吃剩的飯菜喂養即可,平均每只雞的利潤在80元。目前10萬羽蛋雞養殖場已見成效,兩個萬羽林下雞養殖場養殖的精品雞也正進入各地群眾的餐桌……
(文章來源:新華網)
標簽: 黔東南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