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加快完善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的背景下,居民養老投資教育的重要性愈發凸顯。當前,我國居民養老投資教育存在哪些短板?如何促進提升養老投資教育成效?在這一過程中如何借鑒國外成熟經驗?近日,恒安標準養老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恒安標準養老”)董事長萬群針對上述問題接受了《金融時報》記者專訪。
《金融時報》記者:當前我國居民養老投資教育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
萬群:近年來,隨著我國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初步建立,監管部門、行業協會、市場機構、學術機構等均提高了對養老投資教育的重視程度,開展了很多富有成效的工作,對提高民眾養老投資意識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成功的養老投資要求民眾克服短期消費心理,在長達數十年的時間里進行持續投入,并在面對市場的波動時保持長期理性,這一較高要求導致我國民眾長期以來對養老投資的參與積極性不強。
(資料圖)
目前,我國養老投資教育工作雖已取得一些成績,但總體上尚未形成一個比較系統和長期的工作規劃。培育民眾的養老投資意識是一項長期工作,有必要搭建一個長期可持續的養老投資教育框架,在這個框架下對各方的工作責任和義務進行明確,并制訂長期系統的工作推動方案,明確工作目標并對工作成果開展定期評估。
民眾普遍對長期投資存在一定的抵觸和畏難心理,不愿意去主動接觸和了解,不愿主動投入資金去參加養老投資,這也是導致以往投資者宣教工作難以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借助制度措施來為民眾參與養老投資提供強制性動力,同時運用支持性政策為民眾積極參與養老投資提供輔助支持,這樣有利于放大養老投資教育的效果。
此外,隨著時代和科技的進步,養老投資教育還可以展現為很多形態,而不僅僅局限于對養老投資理念的講解、投資知識普及等通用教育方面。運用科技力量創新養老投資服務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民眾的參與門檻,為養老投資教育提供一個更廣闊的受眾和更扎實的群眾基礎。
《金融時報》記者:作為首家具有外資背景的養老險公司,您能否介紹下國外在此方面的經驗與做法?
萬群:很多國家在開展養老投資教育之初都曾面臨和我國類似的問題,包括投資教育形式單一、民眾養老投資意識提升緩慢等。后期,隨著各國開始采用科學的方式方法,再輔之以制度支持和科技手段的助力,成功提高了養老投資教育的效率和成果,相關做法很值得我國借鑒。
從國際經驗來看,行為經濟學理論在養老金市場的應用取得了良好效果。行為經濟學理論認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性是短視有惰性的、信息獲取是不全面的,這些因素都會對養老投資教育工作的效果產生不利影響?;谶@樣的科學認知,國際上的養老金監管部門和專業管理機構通過采取相應措施來破除人性障礙,為養老投資教育工作提供支撐和助力。
運用制度力量推動民眾主動參與養老投資,提高養老投資教育的落地效果,就是其中之一。
制度的優勢在于可以為民眾參與養老投資提供強制性的推動力和支持性的政策。例如,英國在2012年推行的第二支柱職業養老金自動加入機制改革為我國提供了良好的實踐案例。與我國的情況類似,盡管英國一直以來都很重視投資者教育工作、長期致力于提高民眾的養老投資參與度,但經過多年努力依然收效甚微。為此,英國在2012年啟動了新一輪養老金改革并在新的制度政策中考慮了行為經濟學的理論影響。
比如,基于“人是短視有惰性的”這一行為經濟學認知,英國將自動加入機制引入第二支柱職業養老金市場,強制要求所有滿足一定條件的企業和職工必須參加職業養老金計劃,避免了民眾惰性對養老投資積極性的影響。此外,為了提高民眾參與度,英國政府還為養老金繳費提供了稅收優惠并設立了國家職業儲蓄信托計劃(NEST),為負擔能力有限的中小型企業及個人提供低成本的養老金產品,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養老投資對民眾短期內的影響,起到了有效應對民眾“短視”傾向的作用。
通過一系列這樣的強制加支持的制度措施,英國極大地提高了養老金覆蓋率。根據英國就業和養老金部官方數據統計,英國職業養老金總體覆蓋水平從2012年的55%覆蓋率、690萬人提高到2021年的88%覆蓋率、2000多萬人,政策成效顯著。
通過英國的實踐可以看出,養老投資教育搭配科學的制度體系對提高民眾養老參與度的效果非常好,值得成為未來我國提高養老投資教育效果的一個有益嘗試。
《金融時報》記者:在您看來,應如何運用科技手段提升養老投資教育效果?
萬群:行為經濟學承認人對于信息的獲取是不全面的。普通民眾往往由于對專業的養老金市場及相關產品缺乏全面了解,從而阻礙了民眾的參與積極性。
國際上,伴隨智能時代的來臨,科技手段近年來在降低民眾參與門檻方面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專業機構通過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從發展智能投顧技術和建設養老金信息平臺兩方面入手,有效地解決了普通民眾無法負擔專業顧問服務和信息查詢困難兩大痛點,讓民眾更有動力、更有信心參與養老投資。
在智能投顧方面,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使智能投顧的能力日臻成熟,解決了人工投顧在客戶行為認知上不夠精準、投顧能力不夠全面、無法實現全天候服務等問題。更為重要的是,智能投顧的發展讓廣大普通養老金客戶也能接觸到以往只有高凈值客戶才能享受到的優質服務,這對于提高投資者教育效果是一個非常好的路徑。因為只有當民眾在養老投資實踐中能夠便捷地獲取專業指導,才能對投資者教育所傳達的理念在真正意義上有所領會,有助于鞏固養老投資教育的成果,提高養老投資教育工作的可持續性。
此外,提高民眾獲取養老金信息的便捷度對喚醒民眾的養老投資意識同樣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因為只有讓民眾了解到自己的養老儲蓄情況,才能讓大家意識到養老投資的必要性,促使民眾去主動了解養老投資的相關理念和知識,這不僅有利于為養老投資教育工作提供更廣闊的受眾,也有助于取得更好的投資教育效果。
例如,英國勞動和養老金部在2020年主導建設了“養老金面板項目”(PDP, Pension Dashboards Programme),開發了一個可視化的全市場養老金信息查詢平臺,使民眾可以非常清楚地了解到自身的養老儲備情況。未來我國也可以借鑒相關做法,建設一個覆蓋全國的養老金信息一站式查詢平臺,幫助我國民眾更好地了解養老金。
我認為,未來,我國可以將國際上在推動養老投資教育方面的實踐經驗與國內實際相結合,圍繞提升民眾養老投資參與度這一核心工作目標,將與養老投資教育相關的長期規劃、回顧評估、科學理論、制度力量、現代科技等要素有機地融合起來,搭建一個完善的養老投資教育工作框架,在這個框架的幫助下,可以實現對行業資源的充分統籌,讓養老投資教育的各方參與者都能找準自身定位、明確工作目標,共同推進我國養老投資教育工作不斷向科學、系統、高效的方向邁進。
(文章來源:金融時報)
標簽: 恒安標準養老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