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熱情也在上漲,其中新茶飲行業具有代表性。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2新茶飲研究報告》,2017~2022年新茶飲市場收入規模從422億元增長至1033億元,預計2023年有望恢復至1450億元。2022年底在業的新茶飲門店總數約48.6萬家,比2020年底的37.8萬家增長超28%。
【資料圖】
報告指出,2022年新茶飲已經達到行業發展成熟期的上半段,門店數和市場規模增速雙雙放緩。在充分競爭下,茶飲市場增量暫時消失,各龍頭企業業績下滑。2021年,“新茶飲第一股”奈雪的茶由于食品安全事件凈虧損超1.3億元,喜茶在全國范圍內的坪效與店均收入開始下滑,10月相較2020年同期下降了35%和32%。2022年,喜茶開始對產品調價,頭部品牌隨之齊齊降價;年中,蜜雪冰城、古茗等品牌從“跑馬圈地”模式逐漸轉型為“toB”模式;年末,喜茶宣布開放加盟、奈雪的茶以5.25億元收購樂樂茶股份,都表明新茶飲行業正發生巨大變化。
2023年,居民消費傾向呈現復蘇趨勢,新茶飲企業可能選擇在一級市場繼續吸引融資,也可能憑借較好的業績嘗試沖向二級市場。
同時,同仁堂、童涵春堂、張仲景大藥房、華北制藥等國藥老字號也試圖入局。在新形勢下,連鎖新茶飲企業能否順利實現IPO,與其是否能夠規避商業風險和法律風險具有密切聯系,本文通過梳理連鎖新茶飲企業IPO上市的風險,提出相關解決措施。
行業風險
1.市場競爭風險
2022年起,新茶飲高端品牌紛紛降價,行業競爭加劇,尤其以喜茶、奈雪的茶、樂樂茶為代表。新茶飲行業供給呈現飽和狀態,正從增量市場進入存量市場。由于現制茶行業并不存在真正的技術壁壘,新茶飲產品在口味、包裝上都具有較強的可復制性,替代品風險較大。在行業增速放緩的情況下,行業競爭將進一步加劇,對公司保持行業領先地位、塑造差異化競爭優勢的能力提出了較大挑戰。
2.消費需求風險
現制茶飲屬于具有較強快速消費品屬性的商品,且受到文化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及品牌競爭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在“降價潮”趨勢下,如果縮減產品成本,那么可能導致現有產品累積的老用戶流失,而如果公司無法快速準確地識別消費者不斷變化的喜好,并不斷改良產品或開發推廣新產品,那么短時間內可能嚴重影響公司現有產品銷售,對經營業績構成不利影響。
3.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
由于原材料受益于新茶飲行業整體增長,因此供應商的談判能力也在逐漸上升。如喜茶、蜜雪冰城、瑞幸咖啡等品牌的供應商恒鑫生活正在沖刺創業板IPO.2022年上半年,恒鑫生活已銷售紙杯11.47億只、杯蓋8億只、塑料杯2.35億只,收入達到4.85億元,凈利潤6618.03萬元。而主要從事飲品類、口感顆粒類、果醬類和直飲類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蘇州鮮活飲品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和樂樂茶、古茗、蜜雪冰城等合作,也實現了2019~2021年歸母凈利潤1.287億元、1.797億元、1.889億元的成績。考慮到市場競爭較為激烈,如果公司采購的主要產品因供求變化導致價格大幅度上升,將對公司的成本控制、盈利能力造成較大的不利影響。
經營風險
1.食品安全風險
行業內不同企業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如果現制飲品、現制冰淇淋行業發生影響較為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行業整體消費信心勢必受到嚴重削弱,消費者可能轉向瓶裝飲料等其他替代產品,從而導致市場需求大幅縮減及公司經營業績下滑。如2021年8月23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就召開新聞通氣會,對“蜜雪冰城”奶茶店、“奈雪的茶”奶茶店等食品安全問題進行了通報。
此外,生產經營鏈條長、管理環節多,可能會導致產品質量問題發生,而時下廣為采用的加盟模式加大了總部對加盟商監管的難度。
2.加盟門店的監督管理風險
蜜雪冰城主打加盟模式使其牢牢占據下沉市場主力軍地位,各新茶飲企業紛紛效仿。在加盟銷售模式下,加盟商、加盟門店與特許人屬于獨立法律主體,加盟商擁有對加盟門店的所有權和收益權并負責加盟門店的具體經營管理,但在經營過程中接受特許人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然而,當加盟門店數量過多,而特許人無法監督到位時,就可能出現未按照公司統一規范和標準進行運營等違規情況,由此產生的飲品品控問題、質量糾紛,乃至安全事故,都將對公司聲譽及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3.品牌被仿冒、產品工藝配方被復制的風險
隨著公司影響力不斷提高,仿冒品牌成為部分廠商不正當競爭的一種手段。如2020年底,上海市普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通過對外賣平臺進行摸排,發現上海市共有21家奶茶店(涉及19家主體)存在仿冒行為。如果企業在將要上市時,品牌被大量仿冒,可能對公司的正常生產經營產生不利影響。此外,由于工藝配方更多屬于商業秘密而非專利,因此維權需要舉證,自制飲品、仿冒飲品的出現可能導致公司經營業績受到影響。
財務風險
1.毛利率下降風險
首先,新茶飲企業的供應商談判能力逐漸上升,且出于融資、提升業績等需求抬高原材料價格。其次,行業集中度處于提升階段,超5000家門店品牌占比持續提升、新銳品牌增加、非連鎖化品牌門店占比下降、中高端品牌主動降價,都意味著行業進入了出清階段。最后,按公允價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受會計估計不確定性的影響。
2.存貨跌價風險
無論是采取直營模式還是加盟模式,新茶飲企業決定生產量的策略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上一周期的銷售額,因此存貨規模與經營規模有密切關聯,當公司準備上市或擴張規模時,一般伴隨公司存貨余額的增加。如市場環境發生重大不利變化,或市場競爭加劇導致公司產品價格大幅下降,公司存貨將存在計提跌價損失的風險,并對公司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3.聯名合作收益錯估的風險
新茶飲簽訂聯名合作合同等產生的收益可能不足以達到預期。聯名活動意味著合作費以及聯名產品成本的投入,如果因各種因素無法達到預期,公司將因入不敷出而產生虧損。
管理風險
1.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不當控制風險
新茶飲企業通常在創始之初不具有發達的組織架構和管理能力,股權結構一般呈現為:部分創始人+各類融資機構,當融資機構不參與公司的運營及管理時,公司的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將處于絕對控股地位。在存在絕對控股人的情況下,可能出現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通過行使表決權對公司人事、經營決策等進行不當控制的局面,存在損害公司及其他股東利益的風險。
2.經營規模擴大導致的管理風險
如公司采取加盟模式,則日漸擴大的經營規模對產品研發、生產、倉儲物流、連鎖經營和品牌管理都提出較高要求,如果公司的組織管理體系及管理能力不能滿足公司業務規模快速擴張的要求,將增加公司的管理風險。
3.未必能吸引或挽留實現業務目標所需的管理人員
一方面,迫于業績壓力公司可能裁員,對后續吸引人員造成影響。另一方面,由于公司擴大經營及開發新服務及產品,需要吸引及留住經驗豐富的管理層人員。然而在目前行業出清的格局下,爭奪熟練資深管理人員的情況激烈,合適的應聘者數量短絀。
連鎖新茶飲企業IPO風險防控策略
1.準確評估行業趨勢與自身定位
在行業增速放緩、競爭加劇的情況下,連鎖新茶飲企業要么依靠品牌壁壘,減輕替代風險和潛在進入者威脅的影響,要么依靠足夠低的定價搶占市場空間,以規模效應提升企業對供應商的議價能力,縮減供應鏈、原材料成本。
對于已經通過“放血”搶占市場的企業而言,有必要根據產品具體情況,通過部分口碑產品保留品牌力,定期推出低價新品以保留對潛在客戶的吸引力,盡量降低“高融資,高增長,高虧損”現象對企業造成的影響。如企業未做好相應準備,建議不要貿然進入二級市場。
2.保證產品、服務質量,提升市場競爭力
首先,在行業充分集中的情況下,企業要尋找到競爭優勢,通過拼創意、拼品質、拼服務博得消費者青睞。同時,由于新茶飲消費者喜好及口味較為敏感,應當注意飲品品控問題(尤其是加盟模式的企業),在充分保證質量的基礎上再考慮服務的廣度及靈活性等。其次,為降低公司因產品責任造成的不良影響,公司可以為消費者投保產品責任險。最后,應積極探索飲品以外的產品及服務,如“茶飲+軟包”模式、自搖奶茶都是比較成功的例子。
3.合規經營、加強內部經營管理
第一,為防止人才流失,公司應注重對員工能力的培訓以及對制定員工獎懲機制,將優秀資深的管理人員置于關鍵的管理崗位,如董事等高級管理崗位。公司應注重對其他員工能力培訓及建立和完善員工向管理層級晉升的通道。
第二,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處于絕對控股地位的,可以通過開展系列合規培訓對公司實際控制人、董監高等主體開展內幕交易防控等專項培訓,“以案說法”,加強警示教育;也可以組織全體上市公司“關鍵少數”簽署規范運作承諾書,要求嚴格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此外,還應當強化股東監督,定期組織公司年報業績說明會,以促進股東與公司實際控制人的交流。
第三,強化反仿冒意識。建立或聘用相關知識產權團隊為公司提供定期排查、向監管部門反映情況等服務,防止仿冒產品搶占公司已有市場。
4.重視加盟門店監管與風險隔離
加盟商、加盟門店與特許人屬于獨立法律主體,當加盟門店發生違規事件時,理論上加盟商應當承擔相應責任。其中,如果加盟商侵犯特許人商業秘密或商業聲譽的,比起事后追究單個經營者的違約責任,成本更低的方式顯然是采用事前禁止的方式。作為特許人,企業應當加強合同管理,明確加盟商的違約情形與違約責任,同時應監管部門要求或自行主動對上下游的特許權協議進行公示登記,以正當化特許權,明確企業控制加盟商權利的法律正當性。當出現負面消息時,可根據合同安排要求違規人出具情況說明,以盡量減少負面消息對特許人/公司總部的影響。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標簽: 茶飲企業 2022新茶飲研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