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12月初被商戶曝光提現不到賬,到去年12月底給出處理承諾,再至2023年1月底將原定最后期限推遲至今年3月底,然而到了規定期限嘩啦啦并未按照承諾進行退款,反之近期卻被曝“欠薪”、“裁員”問題。
多名員工反映已欠薪半年
離職員工超五成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進入6月份以來,在社交平臺上,多名嘩啦啦員工公開發文討薪,稱嘩啦啦已欠薪半年,部分離職員工進行仲裁已到強制執行階段也無法拿回應得的工資。
有員工發文稱,嘩啦啦已欠自己薪資七個月,公積金拖欠一年兩個月,社保拖欠七個月。違規強制裁員,還裁三期員工。也有嘩啦啦員工發帖稱,“公司欠員工6個月工資不發、欠餐飲商戶營業款不給”。該員工表示,嘩啦啦自去年11月開始拖欠員工工資及餐飲商戶經營款,持續近半年一分工資都沒有發,嘩啦啦后期有錢處理部分發薪的時候,研發伙伴一分沒有,離職仲裁甚至申請強制執行的員工一分沒有。
此外,也有嘩啦啦分公司的員工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已經被拖欠了半年工資,自己是小組負責人團隊共有15人,目前15個人已經開始找律師進行勞動仲裁了。
還有員工稱,5月29日收到了嘩啦啦人事部門發的《接觸勞動合同通知書》,稱5月31日解除勞動關系。對于賠償方案,該員工表示,賠償都是N,沒有N+1。這次裁員跟大家協議約定的發薪日期是今年8月份至11月份,補償金明年4月份發。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以商戶名義趕至嘩啦啦公司總部,在八樓,安保人員稱,這層樓會議室主要負責接待商戶,其他區域為辦公區。記者在現場看到,工位空置率很高,基本一排只有一兩個辦公的工作人員。當問及為何工位空這么多,其中有一位工作人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層樓只有一些研發人員在,有的已經離職了。
對于嘩啦啦的大規模裁員問題,嘩啦啦公開稱,公司啟動了組織架構調整,核心團隊仍在有效運作,之后仍將保留超1000人的團隊規模。但根據嘩啦啦官網的描述,“嘩啦啦核心團隊長期專注于餐飲信息化與餐飲工業化領域,目前公司團隊超2600人。其中研發人員超過1000人,技術支持人員超過600人。”顯然,嘩啦啦此次裁員規模已經超五成。
針對裁員、拖欠薪資以及商戶提現等問題,現場的工作人員稱,如果是商戶要債可以由行政人員進行處理,但如果想采訪,公司目前不接受采訪。
有行業律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根據勞動法的規定,雇主有義務按時支付員工的工資,而拖欠工資可能構成勞動法的違反。此外,員工還聲稱嘩啦啦公司拖欠了一年兩個月的公積金繳納和七個月的社保費用。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雇主有責任按時繳納員工的公積金和社保費用。如果這些指控屬實,嘩啦啦公司可能違反了有關公積金和社保的法律規定。
“提現難”懸而未決
天眼查App顯示,嘩啦啦平臺成立于2011年,運營主體為北京多來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多來點”)。產品覆蓋餐飲全業態、全業務環節,包括餐廳的預訂、排隊叫號、點餐等。嘩啦啦官網顯示,平臺已簽約餐飲商戶超40萬,其中連鎖客戶占比82%。嘩啦啦所服務客戶年交易總額超7000億元,在2021年的行業大盤中占比接近15%。
就是這樣一家頭部餐飲SaaS系統服務商卻陷入提現難的境地。據了解,自2022年12月初起,不少商戶反映出現提現困難,涉及金額數萬元至上百萬元不等。針對此事,嘩啦啦曾發布兩份公告。
2022年12月26日嘩啦啦曾發布公告稱,自2023年1月1日起,新的交易將切換到新的系統上,新的交易金額提現后當天到賬(晚10點后提現次日到賬);對于歷史積壓訂單,會安排人盡快核查,按時間先后順序依次到賬,1月31日前解決問題。為彌補因系統問題導致提現延期,對延期到賬的金額,將根據延遲到賬金額,每日按0.03%給予補償。
然而,臨近商戶歷史交易提現到賬的最后期限,嘩啦啦卻爽約了。2023年1月31日,嘩啦啦再次發布公告稱,由于技術故障及流程等原因還需進一步修復,歷史交易提現延時到賬問題預計將在2023年3月31日前全部解決。針對截至2023年1月1日凌晨還未出賬的提現金額,按每日0.03%給予補償。
如今時間已到6月份,上述公告的內容并未落實。一位廣東餐飲商戶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沒有收到提現到賬更沒有收到利息補償。該商戶表示,自2022年12月5日起提現一直不到賬,共計11萬多元。打客服,客服各種推辭,如今已經半年過去了還是一分錢沒有到賬。由于店鋪是小本經營,提現遲遲不到,已給我們造成了經營困難。
“我們店鋪主要是經營漢堡等餐飲,自去年12月份3筆提現共計7813.33元至今都未到賬,平臺此前發公告稱,將利息一并3月末給到,現在不求給利息,能把錢提現出來就行”位于山東的一家餐飲老板對《證券日白》記者表示,當時使用該平臺花了不到5000元,如今要是平臺使用不了了,我還要再花錢購買其他的軟件,成本太高了,希望嘩啦啦能盡快變好吧。
《證券日報》記者在嘩啦啦總部現場了解到,有多位商戶前來退款。現場接待人員稱,最近前來要錢的商戶比較多,只要填寫了單子就可以去樓上和嘩啦啦的工作人員聊。
據現場商戶稱,聊了半天也表明了店鋪的難處,嘩啦啦接待人員稱已經記錄下來了,會優先排隊退款,所以現在只能回家等。
針對“提現難”等問題,此前《證券日報》也向嘩啦啦相關方面發送了采訪函,對方回復稱,嘩啦啦確實存在一定資金困難。而本次提現難主要是系統升級過程中出現技術故障,造成數據紊亂,結算和交易數據存在差異,需要人工逐條對數據進行梳理、核對,確保數據鏈還原,因此導致部分商戶目前無法按照原定計劃提現。
但對于現在為何不履行公告的約定以及公司是否出現資金鏈問題,《證券日報》記者多次嘗試撥打嘩啦啦電話,但截至發稿,未取得聯系。
上述律師稱,對于嘩啦啦平臺與商戶之間存在平臺服務合同關系,若未能按照相關協議約定的周期向商戶支付提現金額,嘩啦啦平臺涉嫌違反合同約定,應按照相關協議約定承擔違約責任。目前案件的基礎事實清晰,維權的難度并不大。
海潤天睿律師事務所律師馮紫晨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一般客戶到餐飲企業消費多以電子支付為付款方式,這也就意味著餐飲企業的絕大多數營業收入需通過SaaS系統服務商提取。多數餐飲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差,投入營業的資金亦來源于每日的營業收入。若長時間無法獲得消費者已經支付的資金,對餐飲企業的生存將是巨大的打擊。
據了解,嘩啦啦在最近的聲明中透露,近期,嘩啦啦與資方的合作談判進展順利,地方國資、市場投資機構將組成聯合體,與嘩啦啦達成一攬子合作協議,目前框架協議已經完成簽署,金額總計超十億元。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