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山市發展和改革局近日印發《中山市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3年版)》(下稱《標準》),對外公布中山市在生育服務、教育、醫療、住房、就業、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工作領域的最新服務標準。《標準》共分7個章節,提出了99條服務標準內容。其中,今年被列入中山市政府工作報告的老舊小區改造內容備受關注。中山將把城鎮建成年代較早、失養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設施不完善、社區服務設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強烈的住宅小區(含單棟住宅樓)納入改造范圍,重點改造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舊小區。改造將主要分為基礎類、完善類、提升類開展改造。按照計劃,中山市今年改造開工100個老舊小區,完成改造30個。
“加快老舊小區改造”是中山市2023年十件民生實事之一。中山計劃按照“一區一策”的原則,分類開展老舊小區改造,因地制宜修繕屋面、外墻、樓梯,優化供水、供電、供氣、排水、消防、照明、綠化、停車位、文體設施等配套。今年3月,中山出臺了《中山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技術導則》,對改造工作提出了細化技術指引。截至今年4月,全市評審通過老舊小區改造方案近100個。
按照《標準》,接下來中山將按照基礎類、完善類、提升類三個大類別開展老舊小區改造。其中,基礎類改造主要是市政配套基礎設施改造提升以及小區內建筑物屋面、外墻、樓梯等公共部位維修等;完善類改造主要是環境及配套設施改造建設、小區內建筑節能改造、有條件的樓棟加裝電梯等;提升類改造主要是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及其智慧化改造。
在改造資金方面,《標準》也提出了方向,實行合理共擔機制。基礎類由市、鎮(街)財政按比例投入,完善類、提升類以社會資金、專業經營單位、居民自籌等方式為主。支持規范各類企業以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參與改造。
南方+記者雷海泉
(文章來源:南方Plus)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