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默達
近日來,湖北恩施因“反向調休”引發關注。作為少數民族自治州,根據慣例,恩施將在8月19日迎來州慶日假期。今年恰逢周末,這一假期就被挪至下周一周二休,拼出了一個令人羨慕的“4天小長假”。
“反向調休”備受好評,很大程度上緣于長期以來調休的做法引發了不同聲音。調休,顧名思義,即借用休息日進行工作,而在工作日安排補休,整合出更長的假期以便出游、探親和訪友。然而東邊借一天、西邊占一天,再算上周末,天數看似挺多,但要休這個假,前后總得熬過忙碌無休的一周,休假的輕松自然被沖淡了,因而一直以來,“取消調休”“歸還假期”的呼聲不絕于耳。而“反向調休”不占用原有假期,提供了休假的新選擇。
不可否認,“反向調休”的嘗試值得稱贊,但理性看待這種嘗試,關于假期總量的爭論并未停止。恩施的例子中,用作“反向調休”的2天假期屬于少數民族聚居區節假日,并非全國通用,實際休假時間也并未增加。而網友們所期待的“前后不調休,讓大家好好放個假”,涉及到假期總量的變動,當下看來有待嚴肅深入地論證。
往前追溯,恩施“反向調休”并非首次;縱觀全國,當法定節假日遇到周末,在工作日補齊的做法也較為常見,如2023年的元旦為周日,周一的工作日則繼續休假。“反向調休”這一新概念的走紅,很大程度上只是利用了網絡信息傳播的特殊性,而深入解讀這個概念所蘊含的期待,仍需要祭出更多真招實招。
調休帶來的疲憊只是其中一個方面。與此同時,調休導致假期過于集中,出游壓力大、費用高;景區接待能力不足,旅游服務質量跟不上等問題亟須解決。“放假不休假,休假沒錢拿”的現象在部分地區、部分企事業單位依然存在,周末雙休日、帶薪年休假的落實狀況參差不齊,這也使得假期改善人民生活質量,促進消費拉動內需的作用難以得到充分發揮。因此,不能止于“反向調休”帶來的“小確幸”,也應關注假期落實和旅游體驗存在的矛盾癥結,解決實際問題,持續激發消費活力。
7月31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及豐富文旅消費多項措施,如全面落實帶薪休假制度,鼓勵錯峰休假、彈性作息,強調健全旅游基礎設施,提高旅游服務質量,鼓勵制定景區門票減免、淡季免費開放等政策,就指明了方向。
無論是“調休”還是“反向調休”,繞不開提升休假質量這道必答題。提高民眾對于法定節假日和文旅消費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還需要更多實打實的調整。
(文章來源:南方日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