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破破爛爛,小貓小狗縫縫補補”,一句新近的網絡流行語道出了寵物無可比擬的治愈力量,這也讓越來越多人成為“鏟屎官”。近年來,隨著我國養寵人群規模不斷擴大,“它經濟”方興未艾,作為寵物消費“大頭”的寵物醫療行業更是一片火熱。然而,藍海之下,卻是巨大的專業人才缺口。
(資料圖)
近日,由廣東省畜牧獸醫學會、廣州市技師學院共同主辦的“第五屆南方院校寵物專業師資公益訓練營”開營,旨在推動寵物產業需求與專業課程教學的相互轉化。記者采訪了解到,當前寵物醫療人才培養的尷尬是:動物醫學專業走熱,報考人數和錄取分數線逐年上升;可在數年專業學習之后,真正留在臨床的科班畢業生僅有一小部分。專業與就業為何存在明顯落差?開家寵物醫院,真的是門“好生意”嗎?
科班生不愿干臨床
廣東在寵物醫學教學上起步較早,華南農業大學是國內最早開設小動物醫學方向的高校之一,從2002年開始培養了大批寵物醫生。當前,廣東省內已有近20所中高職及本科院校開設了動物醫學專業,其中部分高校設有碩士、博士點。
吳玄光是廣東省畜牧獸醫學會小動物醫學分會名譽會長、華南農業大學獸醫學院副教授。據他觀察,近五年,廣東院校動物醫學專業的報考人數和錄取分數線逐年上升。
“和小動物打交道”“就業率高”“有趣好玩”,當這些具有吸引力的標簽附加以醫療水平的提升和養寵潮流的興起,寵物醫生成為不少學生的理想職業。但實際上,入門之后,一些學生被艱深的醫學理論以及復雜的實操課程消磨了最初的熱情與好奇,有較大的心理落差。
“從最基礎的解剖組織學、比較組織學、藥理學等主干課程,到臨床分科,包括內科、外科、產科等,還能往下細分出神經外科、軟組織外科和骨外科等,學生要掌握的知識很多。”吳玄光介紹,不少院校的動物醫學專業和人類醫學一樣,學制均為五年。
而在順利修讀完所有課程畢業后,學生還需“持證上崗”,通過全國統一聯考取得執業獸醫師資格證書。大多數應屆畢業生對一線臨床工作望而卻步,在擇業路口轉向寵物食品、醫療器械、檢測服務等相關行業。華南農業大學教學動物醫院院長陳義洲告訴記者,該校動物醫學專業60名畢業生中,最終做醫生的不到10人。
“我國的寵物醫療行業發展迅速,但是發展時間尚短。目前專業教育的發展速度跟不上產業發展的腳步,人才始終是寵物醫療行業發展的一個瓶頸。”陳義洲指出,行業人才缺口明顯,且資源分布不均,大城市寵物醫療從業者相對較多,正規醫院門檻較高,而三四線城市則往往招不到人才、留不住人才。
加速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成為全行業發展的需求,“寵物專業師資公益訓練營”等提升師資水平、促進產學研結合的活動也在全國各地開展。“可以看到學界和業界正在共同推動全行業的進步。”陳義洲說。
寵物界亦有醫患結
在外人看來,寵物醫生這份工作每日和貓貓狗狗打交道,新奇有趣。但數位受訪的寵物醫生卻表示,真實的工作狀態是辛苦與壓力交織,治愈寵物的成就感是他們堅持下去的主要動力。
“寵物醫生的工作強度不亞于人醫,但待遇還是偏低,本科畢業生平均月薪七八千。”陳義洲說,“這個行業雖然在外界看來形勢大好,但人員流動性始終很大。”
陳義洲透露,近年來,寵物醫生的工作強度已較多年前有所減輕,大多可以擁有每周一至兩天的休息日。過去,一天工作12小時、每周幾乎無休是常態。也正因此,即便是小動物醫學專業的畢業生,能堅持在臨床一線的也不多。
廣東愛諾爾寵物醫院院長張文泉說,寵物醫生就像兒科醫生,面對的醫治對象不會說話,還要承受寵物“家長”的壓力。因此,想做好這份工作,除了要醫術精良,還要善于溝通。許多剛入職場的新手,往往因頂不住“醫患”關系和收入待遇的雙重壓力,選擇離開。
從業九年的張文泉接診過的醫案不計其數,但有段經歷讓他印象十分深刻。有一次,一位愛心人士送來一只癱瘓的流浪犬,希望張文泉所在的醫院幫其醫治。在歷經一個多月的針灸理療后,這只流浪犬癱瘓的問題被治愈,不料不久,卻因感染犬瘟后醫治無效而病逝。
這位愛心人士難以接受,認為醫院未事先為犬只做全面檢查,應負全責。前后一系列糾紛對張文泉和同事打擊很大。張文泉說,若整套體檢做下來,要花幾千元,院方考慮到救助是愛心之舉,并不希望增加對方的經濟負擔,且犬只當時并沒有出現犬瘟臨床癥狀,所以僅就癱瘓這一癥狀進行了診治。
談及“醫患”溝通中的不快,幾位從業者五味雜陳。在立心寵物醫療中心(黃埔大道分院)院長吳志坤看來,產生“醫患”沖突的根本原因在于生命具有不確定性,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當寵物病情不按照我們人類的意志去發展時,寵主容易對醫生產生不信任感,寵物醫生需要兼顧好專家和協調者的角色。”有受訪者提到,“醫患”矛盾一旦發生,可能導致當事醫生告別這個行業。
收費高緣何利潤薄
近年來,隨著更多資本進入,寵物醫療機構的數量快速增長。一些人直觀認為,寵物行業的高定價和旺盛的市場需求讓這些醫院賺得盆滿缽滿,但現實并非如此。
《2022年中國寵物醫療行業白皮書》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0月,全國寵物診療機構數量達19930家,其中19.52%的寵物醫院處于虧損狀態,近55%的寵物醫院利潤率不到10%。“現在的寵物醫院多是一個微盈利的狀態,很大一部分利潤被房租、人工和上下游產業占去了。”吳志坤說。
寵物看病為什么比人看病還貴?這是寵物醫療從業者最常被問到的問題。陳義洲告訴記者,很多人會將人類疾病和動物疾病作橫向比較,但這實則為誤區。如,犬瘟和人類感冒并非一個量級,犬瘟對犬只的傷害堪比早期新冠病毒對人體的攻擊,治療起來自然費用不同。
不過,陳義洲也坦言,寵物生病時的部分檢查費用確實較高,原因是設備的利用率不同,單次價格自然不同,“動物醫院可能一天都來不了一兩只動物檢查,但儀器設備的成本在這里,按照五年折舊期,可能還沒收回成本就要折舊;而人類醫院人流量大,檢查設備可能不到一年就能收回成本。”
疫苗、驅蟲藥等獸藥同樣是養寵的一筆硬開支。張文泉說,由于國外寵物醫療行業更成熟,當前很多獸藥還依賴進口。近兩年國內獸藥逐漸上市,但因起步晚、發展晚,所以種類有限,如當前貓的疫苗基本只能依靠進口,因而價格不菲。
(文章來源:羊城晚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