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農業保險承保業務數據不真實,人保財險寶應支公司被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揚州監管分局處以22萬元罰款,相關責任人被處罰款4萬元。
【資料圖】
無獨有偶。今年6月,人保財險海南州分公司分別因農險費用項下列支非農險業務費用、理賠檔案不真實,被原海南銀保監局處以7萬元、15萬元的罰款,相關負責人合計被罰4萬元。
3月,原黑龍江銀保監局披露的行政處罰信息顯示,人保財險賓縣支公司存在農險業務理賠數據不真實的違法違規行為,被罰款19萬元,兩名相關責任人分別被警告并罰款3萬元。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我國是農業大國,從2004年至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連續20年以“三農”為主題,體現了“三農”問題占據重要地位。作為支農惠農富農強農、穩定農民收入預期的重要工具,農業保險在助力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被賦予重要使命。
2022年,我國農業保險原保費收入達1219億元,規模創歷史新高。2023年以來,農業保險繼續保持高歌猛進。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的數據,今年1-6月,我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1000億元,同比增長22.75%;農業保險累計提供風險保障3.15萬億元,同比增長14.79%。
由于市場前景可觀,不少保險公司開始搶灘農險業務,不斷拓展非車險業務的發展空間。以人保財險為例,2022年該公司農險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520.54億元,同比增長22%,承保利潤扭虧為盈。
但隨之而來的是合規和穩健經營的壓力。記者梳理了近年來監管方面開出的農險業務相關罰單發現,險企較為突出的問題集中體現在理賠數據不真實、承保資料與實際情況不符、編制虛假資料套取資金等,而人保財險也一直是監管部門罰單上的“常客”。
業內人士指出,雖然農險市場大有可為,但因其具有較大的復雜性,涉及一戶一戶的農戶以及政府補貼,因而壁壘很深。部分保險機構為爭搶份額、做大規模,不乏存在惡性競爭或虛假承保理賠等問題,從底層邏輯上看,實則是險企“大干快上”的經營模式和“以規模論”的粗放式考核思維沒有轉變。
展望未來,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的步伐不斷邁進,農業保險經營將面臨新問題和新困境。為此,建立一個更清晰有效的管理體系迫在眉睫。
今年4月,原銀保監會印發《關于銀行業保險業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通知》,當中強調要改進涉農保險服務質量。優化涉農保險承保理賠服務,努力做到“愿保盡保”“應賠盡賠”“快賠早賠”。優化涉農保險合同條款,做到簡明、通俗、易懂。縮短農業保險理賠周期,及時支持農業再生產,嚴禁違規提高農業保險費率、降低保額或設置不合理賠付條件等。依法合規簡化農民人身險承保理賠手續,規范農民人身險代理、代辦行為。
(文章來源:國際金融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