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空間技術和平利用國際研討會近日正在北京舉行。國家航天局相關負責人在會上表示,中國將以更加積極開放的姿態拓展國際航天合作機制,積極推動空間技術的轉化應用。
我國積極推動空間技術的轉化應用
國家航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充分利用空間技術能力,開展全球氣候變化觀測、全球重大災害監測、人類健康等領域的研究,發展綜合惠民的空間技術應用產品和服務,打造高質量發展的空間應用產業體系。
(資料圖)
國家航天局國際合作司副司長 呂波:加強空間科技創新與發展,健全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航天創新體系,培育實施行星探測、近地小行星防御、太空環境綜合治理等重大工程,推動航天科技從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更好地支撐空間經濟可持續發展。
呂波還表示,中國歡迎各國空間科學家共同開展月球樣品的科學研究,邀請各國專家參與國際月球科研站的論證建設。
國家航天局國際合作司副司長 呂波:嫦娥六號、天問二號任務國際合作持續開展,積極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參與空間與重大災害、國際憲章、空間氣候觀測平臺等合作機制,貢獻中國的經驗和方案。
據了解,本次大會將舉辦10場專業論壇,來自中、美、英、法、德等十多個國家的科學家將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深入研討空間技術在空間信息、氣候變化、空間治理等方面的轉化與應用。
我國初步形成遙感衛星產業應用體系
記者還從會上了解到,近十年來,在國家對地觀測系統工程、國家空間基礎設施工程的實施帶動下,我國遙感衛星產業快速發展,目前已經初步形成遙感衛星產業應用體系。
遙感衛星是指利用遙感技術和遙感設備,對地球進行同步觀測的衛星,簡單地說就是給地球拍照,獲取相關影像。
中國遙感應用協會表示,我國遙感衛星的分辨率已經提高到0.5米以上,并形成了由陸地衛星、氣象衛星和海洋衛星組成的強大對地觀測體系,在數量和質量上都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中國遙感應用協會理事長、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羅格:從過去幾顆遙感衛星,我們現在是數百顆遙感衛星在軌運行,而且我們實現了全天候、全天時、全譜段、全覆蓋。通過遙感衛星的應用,帶動了空間信息產業的大幅發展。
記者了解到,隨著遙感衛星數據越來越豐富,其成本也大幅降低,促進應用和產業更新迭代不斷加快。最新數據顯示,國內從事遙感衛星業務的企業有近7萬家,與“空間信息”業務相關的企業超過20萬家,產業產值已經超過千億元。衛星遙感高精地圖、數據加工、應用軟件等產品和服務更好滿足了不同用戶的特色需求,廣泛應用于大眾出行、電子商務、不動產登記等領域。
中國遙感應用協會理事長、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羅格:特別是經過最近10多年的發展,我們國家的遙感衛星應用體系應該說基本建成,我們現在的遙感衛星基本能夠滿足我們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同時還可以給其他的國家提供一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