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3月29日,多個聯合國機構合作發布報告指出,2021年,阿拉伯地區約有5390萬人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問題,相比2010年上升了55%。
據聯合國新聞網站29日消息,這份題為《2022年近東和北非糧食安全和營養區域概覽:貿易促進糧食安全和營養》的報告由聯合國糧農組織、農發基金、糧食署、世衛組織、兒基會和西亞經社會共同編寫。報告審查了區域糧食安全狀況,并就如何緩解這一狀況提供了分析和建議。
報告警告稱,中度或重度糧食不安全繼續呈上升趨勢,2021年阿拉伯地區約有1.543億人受到影響,比前一年增加了1160萬人。由于新冠大流行和俄烏沖突影響了人們獲取基本食物,該地區的饑餓和營養不良已經達到臨界水平。
【資料圖】
報告還指出,自2017年以來,阿拉伯地區健康飲食的成本逐年上升。截至2020年,每人每天的成本達到3.47美元,阿拉伯國家一半以上的人口,即1.627億人無法負擔健康的飲食。
此外,阿拉伯地區繼續面臨多種形式的營養不良。雖然發育遲緩的患病率為20.5%,影響到五分之一的五歲以下兒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但報告指出,消瘦的區域指標達到7.8%,高于6.7%的全球平均水平。
與此同時,報告指出,自2000年以來,該地區五歲以下兒童超重率穩步上升,到2020年已達到10.7%。現有的最新估計顯示,28.8%的18歲以上成年人口達到肥胖水平,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多。
報告指出,阿拉伯地區已經偏離了實現零饑餓和與營養相關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軌道,而新冠大流行和俄烏沖突導致供應鏈中斷,并抬高了谷物、化肥和能源的價格,從而使情況更加惡化。由于該地區嚴重依賴進口糧食來滿足其糧食安全需求,這些危機對阿拉伯國家的影響尤為嚴重,加劇了該地區的糧食不安全和營養不良。
雪上加霜的是,氣候變化以及貧困和不平等等結構性問題也增加了該地區實現糧食安全和改善營養的負擔。因此,報告指出,阿拉伯地區不太可能在2030年前實現零饑餓。
報告強調,貿易是確保糧食安全和營養的各個方面(供應、獲取、利用和穩定)的重要推動因素,可以增加糧食的數量和種類,降低糧食凈進口國的價格。然而,大多數阿拉伯國家尚未將貿易納入糧食安全政策的主流。因此,必須重新設計相應政策,改造該地區的農糧系統,使其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韌性和更可持續。
報告建議,政策制定者應重點關注促進糧食貿易的政策,如減少貿易壁壘、開發新的自由貿易區、推廣數字技術、減少非關稅壁壘、協調監管實踐、加強治理,并促進各國和國際社會之間的協作和協調。
報告強調,國際貿易不僅對糧食供應至關重要,而且在通過知識溢出效應提高技術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可以提高生產力,改善就業機會和提高收入。
報告還呼吁阿拉伯國家利用區域內貿易,更多地依靠彼此的能力。區域貿易有助于減少正常農業生產周期中的糧食短缺,并為解決不利和不可預見的全球事件造成的生產短缺或供應鏈中斷提供了重要機制。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