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山城重慶,西南政法大學畢業典禮當天突遇大雨,為了讓學生們少淋雨,校長付子堂發表致辭時把原本準備的3500字講稿內容總結成了兩個知識點——“知行合一致良知,德法兼修事上練”,他補充說“這本來是我典禮致辭的標題,全文闡釋請參照稍后學校官微的推送”。付子堂校長講完致辭只用了15秒鐘。不過,好在西南政法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21日晚間發布了付子堂校長畢業致辭全文。
付子堂表示,迄今已經有35萬西政之士走出校門,接續奮斗,不斷書寫著西政榮光。今天,同學們離校在即,每一位畢業生都必然會將母校銘記于心。作為師長,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同學們要記住母校,不能只記住“西南政法大學”這六個大字,更要記住西政校訓——“博學、篤行,厚德、重法”,更要記住西政精神——“心系天下、自強不息、和衷共濟、嚴謹求實”!
付子堂介紹,今天是同學們大學課堂的最后一課,我想向大家再強調兩個“知識點”:一是知行合一致良知,二是德法兼修事上練。
(相關資料圖)
付子堂勉勵學子:
對于初出茅廬的西政學士,我期望大家能夠做到的知行合一,是將4年來務實思辨、通專融合所積累的豐富知識,融入到未來的求學、工作中,做好自己認知領域之內的每一件事;同時,保持一份求真求實的好奇心,用腳步丈量世界、用夢想點亮生活,逐步探尋、理解自己認知領域之外的事物,豐富閱歷,拓展人生寬度。
對于初出茅廬的西政碩士,我期望大家能夠做到的知行合一,是將3年研究生階段所培育形成的專業思維,同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緊密關聯在一起,不滿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識,將個人的洞察力、創造力和組織力,切實運用到新領域的開創、新方法的建構、新能力的塑造中去,志在巔峰,提升人生高度。
對于初出茅廬的西政博士,我期望大家能夠做到的知行合一,是要充分領會學術不僅僅是職業、事業,更可成為志業、樂業,充分運用攻博期間精思鉆研所培育形成的獨立學術能力,不恃才傲物,不驕傲自矜,腳踏實地立足本職,將善于總結發展規律、勇于創新研究范式、敢于破除思維定勢的能力,與新知識、新理論、新機制的連用充分結合,學思踐悟,追求人生深度。
他還提到:2023屆畢業生走出校門后,要永遠秉持“德法兼修事上練”的行動哲學,傳承師兄師姐們的優良品質,將校園里習得的良好思維方式與一件件具體的日常事務結合起來,掌握命運之舵,駕馭時光之舟,繪就屬于自己的未來精美畫卷。
事上練,要練堅毅的品質。堅毅品質,說到底就是要有愿做、敢做、善做的意識,其內在深層動機是對所做的事要有認同、向往以及永不退縮的韌勁。作為新時代新青年,要具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做到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只有這樣,才能在堅韌不拔中內外兼修,在攻堅克難中受到磨煉。
事上練,要練選擇的智慧。身處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年代,獲取海量信息不再是什么難事。然而,通曉道理的本質、領悟其中的真諦,往往需要面對無數次痛苦的選擇,經歷無數次實踐的洗禮。大家既要對自身有充分的認知,也要對問題有充分的預判,還要有敢于“試錯”的勇氣,更要善于從失敗中總結形成“作出正確選擇的智慧”。
事上練,要練大度的胸襟。同學們讀過的書、走過的路、做過的事、見過的人,都會成為構筑自己人生格局的關鍵要素。實現能效最大化,不僅需要個人自身的篤行實踐,更需要具有互助、合作的團隊意識。
事上練,要練過人的定力。王陽明的《傳習錄》有句名言:“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每臨難事、險事、要事,都要努力保持“臨大事而不亂,臨利害之際而不失故常”的定力,都要始終堅信:惟其磨礪,始得玉成。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