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記者姚常房)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2022年國家醫療質量安全改進目標》,與去年相比,此次更新了兩個新目標:提高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療完成率和降低非計劃重返手術室再手術率。
2022年國家醫療質量安全改進目標有10個,分別為: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療率;提高急性腦梗死再灌注治療率;提高腫瘤治療前臨床TNM分期評估率;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藥物治療前病原學送檢率;提高靜脈血栓栓塞癥規范預防率;提高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療完成率;提高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報告率;降低非計劃重返手術室再手術率;降低住院患者靜脈輸液使用率;降低陰道分娩并發癥發生率。
感染性休克具有發病率高、病死率高、治療費用高等特點,是導致住院患者(特別是重癥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盡快實施規范的集束化治療是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預后的重要措施。數據顯示,我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集束化治療仍有較大改進空間,提高感染性休克患者1小時和3小時集束化治療完成率對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改進目標》為此指出,醫療機構應成立由重癥、急診、感染性疾病、檢驗、醫務等部門組成的工作小組,并指定牽頭部門,建立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療的多部門聯合監測及評價機制,納入績效管理,建立激勵約束機制。
非計劃重返手術室再手術率是行業通用的反映手術質量安全的指標之一。其發生可能涉及術前評估不足、手術設計缺陷、手術操作失誤或患者術后管理不到位等多種原因。我國非計劃重返手術室再手術率近年來未見明顯改善。《改進目標》就此提出,醫療機構成立由醫務、臨床科室、麻醉、護理等相關部門組成的專項工作小組,加強手術管理,保障手術分級管理、醫師授權管理、術前討論制度、手術安全核查制度等手術相關管理制度落實到位。
(文章來源: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