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福建福清傳來的一則好消息,振奮著“工程機械湘軍”的奮發之心。這是一則怎樣的好消息?千里之外的好消息為何能讓看慣工程機械行業大風大浪的湘軍如此興奮?記者今天在中聯重科進行詳細了解。
3200噸履帶吊成為核電建設項目最佳搭檔
這的確是則讓國人自豪的消息!3月底,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示范工程第2臺機組——中核集團福清核電6號機組正式具備商運條件。這標志著華龍一號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運,也標志著我國核電技術水平和綜合實力躋身世界第一方陣。業內專家的界定是:該工程是我國核電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支撐我國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跨越。
在中聯重科,“華龍一號”是個熟悉的項目名稱。雙方的結緣要從2017年5月25日的驚艷一吊說起。
那一天,華龍一號福清核電5號機組歷經兩年開工建設,迎來了關鍵建設環節——穹頂吊裝。
穹頂是反應堆廠房的一個部分,是核安全相關的重要部件。所以穹頂吊裝對技術要求、設計和施工都有很高的要求。
華龍一號穹頂是直徑46.8米的半球體,底面大小相當于兩個籃球場,高度為23.4米,穹頂及配套繩索總重量超過500噸,但起吊要求底部離地最高點和最低點落差小于200毫米。吊裝穹頂堪稱當時全球核電建設中吊裝重量最大、高度最高的一次作業,施工難度可想而知。
項目方在全球工程機械品牌中尋找最佳拍檔,下線于2011年的中聯重科超大噸位履帶吊ZCC3200NP成功入選。這款產品是中聯重科為保障我國能源建設安全打造的中國首臺3000噸級超大型履帶吊,最大起重力矩達到82000噸米,至今仍是全球起重性能最強、技術水平最先進的超大噸位履帶吊之一。
吊裝當天,這款長沙造的“國之重器”展現出“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的實力:龐大的履帶吊,以及加裝的上百個嵌入式傳感器,實現壓力、載荷、速度的可感知,并能自動調整作業參數,將吊裝精度控制在2毫米以內,成功將穹頂精準落在45米高的核反應堆堆頂,助力5號機組從土建施工階段全面轉入設備安裝階段。
吊裝穹頂,一戰成名,3200噸履帶吊成為我國許多重要核電建設項目的最佳搭檔。
2021年,我國核電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當年7月,全球首個陸上商用模塊化小型壓水堆堆型“玲龍一號”在海南昌江開工。7個月后,該項目到了建設節點,中聯重科3200噸履帶吊經過2小時16分的作業,讓“玲龍一號”全球首堆鋼制安全殼下部筒體迎著瓊島的晨光順利就位,提前46天完成里程碑計劃。
在助力一張張“國家名片”項目建設時,中聯重科不斷優化產品的性能,進行技術創新和突破,研發出升級版的2000噸級履帶吊新品ZCC32000。
3月29日,ZCC32000履帶吊歷時2小時,一氣呵成地完成起鉤、變幅、回轉、行走、落鉤等一系列吊裝步驟,將海南昌江核電二期3號機組安全殼鋼襯里模塊四順利吊裝就位,為3號機組土建階段最后一個一級里程碑節點內穹頂吊裝的施工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雙碳”目標大背景下,核電已成為能源轉型重要選項。《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要求,合理確定核電站布局和開發時序,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發展核電,保持平穩建設節奏。業內專家預計,隨著核電的發展,核電站建設將充分釋放相應工程裝備的市場,這對于曾在多個“國家名片”項目建設中成功大顯身手的工程機械湘軍來,怎能不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呢?
(文章來源:掌上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