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力預制菜,鎖定新賽道。近日,珠海市斗門區預制菜產業園通用廠房設計標準研討會(下稱“研討會”)高朋滿座,農業專家、預制菜行業龍頭企業代表匯聚一堂,聚焦加快完善預制菜通用廠房建設、推動形成預制菜生產標準化等行業發展“痛點”出謀劃策,以強強聯手之勢,合力推動斗門建設預制菜發展標桿園區。
今年,廣東提出,大力發展預制菜等農產品精深加工,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不久前,在省農業農村廳發布的《2022年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名單》中,珠海市斗門區預制菜產業園成功入選。
坐擁大灣區核心腹地,與港澳路橋相連,白蕉海鱸名揚四海,加之強勁的消費能力和發達的冷鏈物流基礎,珠海斗門在預制菜的“黃金賽道”率先搶跑。
按照規劃,未來三年,珠海市斗門區將投入超41億元建設預制菜產業園,打造35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精準出臺“斗十條”扶持政策,打造廣東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先行示范區,爭取到2030年年產值突破300億元。
?富民產業
相關資料圖
水產企業搶占新風口
今年以來,面對萬億級賽道,珠海斗門區緊抓政策紅利,積極搶占預制菜產業發展“新風口”,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
6月2日,省農業農村廳正式發布《2022年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名單》,其中珠海市斗門區預制菜產業園和珠海市斗門區現代糧食產業園雙雙入選。
像一條銀白的絲帶從云貴高原蜿蜒而下,穿越峽谷,橫貫大野,珠江水系最重要的一條河流——西江在奔襲超過2000公里后,經磨刀門水道注入大海,沖刷出“二山三水五分田”的沙田水鄉地貌。
上世紀90年代初至今,人們在咸淡水交匯處的斗門,孕育出肥美的白蕉海鱸,借助市場的力量,一時名揚四海。
如今,“白蕉海鱸”已經成為一條名副其實的“致富魚”。僅2021年,白蕉鎮特色品種“白蕉海鱸”養殖面積已達3.2萬畝,全年總產量達12.31萬噸,約占全國海鱸養殖產量的五成,其所在的斗門區也成為全國規模最大、技術水平最高的海鱸產區。
當前,一些扎根斗門的海鱸企業紛紛入局,搶占這一“黃金賽道”,并量身定做出適合自身的發展策略。
從魚塘捕撈、驗收、清洗、分切、包裝、冷凍到成品,在白蕉現代冷鏈物流園,珠海市祺海水產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穿著無菌衣在流水線上熟練作業。
“今年,我們上馬一條投資近500萬元的預制菜設備生產線,一天的產能將達到1.5萬條活魚。”珠海市祺海水產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映輝說,“通過將活魚制作成預制菜產品,可以大幅降低白蕉海鱸受市場收購價格波動的風險,也節約了活魚運輸的冷鏈物流成本,相比活魚其在市場終端更具價格優勢。”
企業搶占預制菜新風口背后,是珠海斗門不斷布局完善的產業力量。
為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珠海市斗門區預制菜產業園一期建設的白蕉海鱸現代農業產業園,總投資將近20億元,占地面積285畝。其中,建成水產品深加工廠房30萬平方米,近21萬噸冷庫容量,目前已有強競供應鏈、誠豐優品產業園等10家預制菜企業落戶,擁有預制菜加工區、冷鏈物流區兩大功能。
“一條魚帶動一個產業,目前全區現有預制菜加工企業共29家,2021年總銷售額16.2億元,其中預制菜銷售額達7.2億元,銷售情況較去年穩步上升,整體發展態勢良好。”珠海斗門生態農業園相關負責人說。
?園區提質
將建35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
“搶先半步就是巨大優勢。斗門作為珠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戰場,擁有豐富的農產品資源,是典型的河口型漁業區,近年來謀劃打造了白蕉現代冷鏈物流園,已經擁有預制菜加工區、冷鏈物流區兩大功能,發展預制菜具有一定的產業基礎。”珠海市斗門區委書記蘇虎說。
在行業的快速擴張中,建設預制菜產業園,成為斗門搶占預制菜新賽道的戰略選擇,也是為更多企業打通預制菜產業鏈“最后一公里”的平臺載體。
研討會透露,從今年起,斗門區預制菜產業園將啟動二期標準化廠房建設,計劃總投資超41億元,其中既包括政府打造的35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也有連片的土地資源滿足龍頭企業建廠需求,并將同時啟動建筑面積3.6萬平方米的白蕉海鱸產業服務中心項目建設。斗門區預制菜產業園三期則將建設產業流通中心,打造以白蕉海鱸為主,其他水產品、海產品、農副產品為輔的大型農產品交易市場。
“斗門區預制菜產業園核心區設在珠海國家農業科技園,處于斗門智能制造經濟開發區(省級開發區)范圍內,未來將通過統籌布局預制菜半成品加工、包裝、貯存、新形態新品類創新等產業鏈環節,構成預制菜研發區、預制菜加工區、冷鏈物流區、預制菜文化體驗區和金融服務區,打造‘五區聯動’發展格局。”珠海斗門生態農業園相關負責人說。
為保障預制菜產業穩步發展,未來三年,珠海市斗門區將合計投入2.1億元產業扶持資金,并將出臺《斗門區推進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扶持辦法》,實施“斗字號”農業品牌創建行動等多項措施,進一步強化產業政策支持。
積極搶抓風口,適度超前布局。“未來,我們將立足原材料、研發生產、銷售體系等基礎優勢,通過冷鏈物流、園區服務、金融賦能、信息化等比較優勢,引領預制菜產業集群不斷向高層次、高質量、高水平發展。”珠海斗門生態農業園相關負責人說。
按照規劃,珠海市斗門區預制菜產業園將在兩年內持續引進20個以上優質產業項目,導入產業投資50億元,達產生產總值60億元以上,并持續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爭取到2030年,預制菜產業生產總值突破300億元。
?標準先行
推動建設預制菜產業灣區標準
預制菜通用廠房建設是產業園工作的基礎。
與會代表結合預制菜企業工藝流程的生產需求,對如何建設實用性強的預制菜通用廠房碰撞思想火花。
“希望通過在產業園里建立廣東預制菜綜合試驗平臺、第三方預制菜加工平臺來帶動更多中小企業發展。”廣東佰順農產品供應鏈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東說,兩個平臺既相互支持又同時獨立,解決預制菜產品在品類和口味不夠豐富的問題,“雙平臺”通過結合產業園區輻射帶動能力,讓更多企業能有“試錯”再發展的機會。
“如果要發展預制菜,一定要到政府部門重視這個產業的地方去,一定要關注水產品這個品類,一定要有安全高效的冷鏈配套園區,這就是我們落地斗門的原因。”研討會上,佛山國力食品公關部總監寬夫海倫說,“希望通過通用廠房建設,整合預制菜產業鏈上下游、內外部資源,推動規模化、信息化、標準化、品牌化方向發展”。
“斗門具有扎實的產業基礎,在預制菜通用廠房的建設上應該適當提高標準、形成亮點,同時建議預留一部分空間作為孵化器,扶持培育有發展潛質的微小企業。”中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
這些建議和呼聲,引發了在場企業代表和專家的共鳴。
研討會上,珠海市斗門區邀請華發集團、格力集團和大橫琴集團等國企代表,與預制菜企業共商通用廠房的建設標準。
“今天我們邀請了珠海最有實力的三家建設單位與預制菜企業共聚一堂,表明了斗門發展預制菜產業的堅定決心。”蘇虎說,在斗門區預制菜產業園的建設過程中,斗門將打造RCEP農產品國際采購交易中心和珠江西岸農產品交易中心,并高標準把控產品供應,強化廠房標準、生產車間標準、食品生產標準、裝備標準等標準體系建設,邀請省標準化研究院全程參與指導,把港澳食品標準融入預制菜產業標準體系,推動建設預制菜產業灣區標準。
撰文:林郁鴻
(文章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