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在廣州召開,與此同時,珠海舉行高質量發展大會珠海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分會場。
(資料圖)
“在今年及今后一段時期,我們將從科技企業培育、科技平臺建設、科技金融融合、科技人才引育、科技服務支撐等五個方面來提升全市科技創新綜合效能,提升推動制造業及其他重點產業高質量的能力和水平。”珠海市科技創新局局長王雷在分會場上表示,接下來將突出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同時,提升平臺的支撐引領能力、金融的造血服務功能、人才的創新驅動能力以及科技的綜合服務水平。
梯度式培育科創企業
據王雷介紹,2022年,珠海明確了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獨角獸企業的梯度成長方向及具體培育措施,全市累計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2184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304家、獨角獸培育庫入庫企業107家,此外,還累計培育了技術先進型企業40家。
其中,高新技術企業既是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力量,也是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體現。2022年1-11月高新技術企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85.58億元,同比增長6.7%,占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65.4%。
王雷表示,接下來將重點從三個方面發力。一是打好潛力挖掘戰,繼續提高高企申報數量。按各區科技企業總數情況分解落實目標任務,并對各區加強考核獎勵,督促鼓勵各區繼續引導企業積極參與高企申報。同時,繼續開展難點堵點摸排,針對企業申報過程中存在的申報資料要素不齊全、要點不明確等問題,聯合各區常態化開展高企申報培訓及政策指導,為高企申報工作提供全流程服務保障。
二是打響存量保衛戰,繼續促進高企尤其是中小型高企發展壯大。摸排高企經營發展中遇到的難點堵點,會同各區各部門加強綜合服務,嚴格落實科技型企業各項財稅優惠政策,促進具有知識產權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提高其抗風險能力,促進現有高企創新能力和發展質量雙提升。
三是打好招商引資戰,繼續搶抓增量快車道。會同各區各部門充分依托產業5.0新空間,推動科技創新平臺、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引進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具有爆發潛力、占領未來領域賽道的科技型企業和科技領軍企業。
“據初步估算,九成科技企業都倒在初創期的‘死亡谷’階段,很多企業盡管手握高科技,產品也有不錯的市場前景,但資金斷流往往是壓垮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很多企業往往會因為缺錢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蓖趵渍f。
據介紹,2022年,珠海擬定了科技創業天使風險投資基金考核辦法,要求A輪之前的投資比例不低于50%,進一步解決初創期科技企業社會投資市場失靈問題,目前天使基金累計已投項目27個,總投資額超過2.8億元。修訂《科技信貸風險補償金管理辦法》,新增科技信貸總額3.11億元,較原辦法實施期內的信貸總額增長95.6%。聯合人民銀行珠海市中心支行撬動15家銀行參與總額2000億元、利率1.75%的科技創新再貸款政策在珠海市落地,共新增貸款128.2億元,涉及420家企業。
王雷表示,將進一步深化科技與金融的融合力度,接下來將重點從四個方面發力。一是主動對接省基金委,探索設立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領域的省市聯合基金可行性,推動省市聯動支持基礎研究;二是用好用足科技信貸風險補償金,發揮政府引導和增信作用,鼓勵銀行機構不斷創新科技信貸產品及服務,撬動銀行資本的“活水”助力科技創新;三是進一步發揮科技天使基金的政策性功能,有效引導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以投促引”引進更多具有“造血”功能的優質科技項目,助力初創企業走好“起步一公里”,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延鏈補鏈強鏈;四是以“珠??萍冀鹑诜罩堋毕盗谢顒訛榻涣鲗悠脚_,開展科創企業、創投機構、銀行機構等“微對接”活動,促進各類金融資源服務產業發展。
創新平臺起支撐引領作用
目前珠海全市擁有各級創新平臺近500家,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48%。珠海市里的6家重大研究機構已經引進、培育、孵化企業合計超過250家,其中2021年引進孵化企業創造產值近5億元,13家企業估值超過億元,現正商洽引進項目17個,項目投資規模近10億;72家科技企業孵化載體的孵化面積70.44萬平方米,在孵企業1188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203家,在孵企業累計獲得風險投資40.49億元。
王雷表示,雖然科技創新平臺的支撐作用逐步顯現,但目前珠海市的創新平臺載體整體上總量仍然偏少,同時部分平臺仍然處于起步成長階段,支撐和服務經濟發展的成效未充分顯現,需要進一步提升支撐引領能力和水平。為此,需要更加明確服務產業、服務創新的發展導向,接下來將重點從五個方面發力。
一是對全市科技創新平臺實行分類建設、分類支持、分類評估,重點支持南方海洋實驗室、中葡國家科技交流與成果轉化中心、中醫藥省實驗室、珠海中科先進院等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推動其進一步圍繞重點產業特別是制造業需求,聯合龍頭企業開展關鍵和核心技術攻關。
二是充分發揮在珠高校作用,暢通高??萍汲晒a業化渠道,推動高校成果產業化和高校師生創新創業,參照暨大科技園的模式打造在珠高校與地方合作2.0版本。
三是堅持財政資金引導、社會多元投入、市場主體運作的“政府+社會”合作模式,優化財政資金投入方式,對不同的平臺載體采取認定獎勵、建設經費補助、運營經費后補助等不同支持方式,更好地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撬動社會資本、金融資本、國有資本加大對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的投入力度。
四是圍繞“4+3”重點產業領域及各產業園區需求,重點引進部署一批高水平產業技術研究院、中試基地、園區公共服務平臺及公益類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等,同時加快建設市級科技創新資源管理和服務平臺及自然科技和科技文獻資源庫,整合全市大型科研儀器設備、科技成果轉化、科技金融、科技人才、科技數據等科技創新資源,并引導資源共享為重點產業發展提供技術解決方案和綜合性服務。
五是進一步明確培育企業、服務產業的評價導向,支持香洲實現倍增、高新持續提質、金灣主攻專業、斗門漸擴規模、鶴洲逐步籌建的發展方向,共同優化“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的孵化生態。
王雷表示,為提升科技的綜合服務水平,接下來還將重點從五個方面發力。一是對標新要求落實《創新驅動促進產業發展十條措施》,在政策供給、資源配置上、創新環境打造上實施更加有效舉措,并統籌做好“政企零距離”系列宣講培訓;二是建設珠海市科技創新資源基礎數據庫,實現科技行政工作中的數據共享歸集及統計應用,以信息化賦能科學決策及管理服務;三是大力弘揚宣傳科學家、企業家精神和創客文化,積極舉辦各類創新創業賽事,加速形成尊重科學、重視人才、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四是綜合運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同步采集發布企業科技創新需求和平臺創新能力及服務,便利企業與平臺快速匹配,促進“產、學、研、金、用、服”精準對接;五是聚焦行業龍頭企業技術研發需求,探索“揭榜領題+擇優遴選”對接新模式,有效提升珠海市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的效率。
同時,王雷表示,將繼續大力引進和培育一批具有先進理念和管理水平、掌握核心技術的人才隊伍,接下來將重點從四個方面發力。
一是大力實施創新創業團隊支持計劃,用活用好“市外引進創業團隊”政策,聚焦重點產業領域,前往西安、武漢、成都等人才聚集地靶向引進一流水平的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
二是建立全面覆蓋的“產業人才數據庫”,打造珠海市產業人才智能化管理、服務平臺,全面摸查現有人才底數及企業用人需求,精準匹配國家重大人才工程、省重大人才工程等申報項目,提升珠海市人才層次。
三是探索建設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綜合管理平臺,舉辦更多的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培訓、海外高層次人才政策宣講、參觀考察及創業洽談會等招才引智活動。
四是鼓勵申報國家外國專家、友誼獎、銀齡人才、海外名師、粵澳青年人才交流項目,落實境外高端人才認定和個人所得稅財政補貼政策,吸引海內外人才來珠創新創業。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標簽: 科技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