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默達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詩中描繪的廬山瀑布令人神往。然而,近日有游客發視頻吐槽稱,花160元買了江西廬山景區門票,結果看瀑布時還要再收費35元,視頻發出后立刻引發爭議。
從游客的角度來看,“游廬山,看瀑布”應是整體,將某瀑布單獨拿來收費,不甚合理也容易誤導游客。有游客分享旅游經歷時提到:“與通票一同買的觀光車,‘五一’期間因限流停在收費景點門口”“山下有司機攬客,稱內部渠道買通票可以省錢”。網絡上不少“避雷攻略”直接將廬山大口瀑布等部分收費景點稱為“雷”。也有游客帶著“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心態來,尚未識得“廬山真面目”,卻花了不少冤枉錢。
景區多頭管理,收費模式不統一,給不少游客帶來了困擾。2010年國家發改委就曾發文,要求景區落實門票價格“一票制”規定,單獨設置園中園門票及聯票需實行公示。近年來,國內多家景區實行“一票制”,當前廬山包括五老峰、三疊泉等在內的“核心景區”實行160元/人的通票,亦是在響應這一號召。但單靠“一票制”并不能實現服務質量的提升,也不等同于經營方式的改善,仍需配合統一的開發管理、明確的利益分配和適宜的價格,才能真正實現共贏。
從一山多治、門票各收到山縣合一、設市統管,近代以來,廬山的管理體制一直處于“難識真面目”的狀態,為“景中景”“票中票”亂象埋下伏筆。原廬山風景區分屬廬山管理局、原星子縣、原廬山區、原九江縣管轄,最多的時候,廬山曾經“一山六治”,存在各地重復開發、競價收費的問題,拉低了景區整體的游覽質量。此次“瀑布收費”事件就暴露出,山上、山下景區間的關系仍未理順。
廬山景區回應稱,額外收費的瀑布并非核心景區。當地村委會回應,該瀑布是村集體開發打造的鄉村旅游點,此前收費經過了主管部門批準。然而,“批準”有無明確標準,“非核心景區”是否可以使用“廬山”之名售票,出了問題又該誰來負責……需要給游客一個明確的說法。
同時,也有一些聲音認為“一票制”涵蓋太多,抬升門票價格,導致景區魚龍混雜,卻沒能提升游玩體驗。這其實折射出部分景區的兩難處境:門票包的太多,成本覆蓋不了;細分收費項目,游客又不滿意。正如廬山瀑布所面臨的問題,將鄉村游景點劃入通票有難處,置之不理又產生誤會損害口碑。
有網友調侃,原來“景中景”“票中票”才是“廬山真面目”。改善這種負面印象,要讓景區收費更加公開透明,不斷提升票面內服務的性價比,同時劃清楚票內票外的界限,通過逐步實現統一管理消除游客顧慮。
(文章來源:南方日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