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下午,華為開發者大會2023(Cloud)在東莞開幕,此次大會引來許多關注。從會前發布的議題設置中已經可以獲悉,今日的最大發布亮點是華為將對重大升級后的3.0盤古大模型進行揭秘,并將重磅發布多款行業大模型,推動AI加速賦能千行百業。
據了解,華為盤古系列基礎大模型于2021發布,包括NLP、CV和科學計算大模型以及礦山、藥物分子、氣象、海浪等行業大模型,今日盤古大模型3.0在重大升級后“出鞘”,被視為華為在AI技術領域的又一大動作。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出鞘盤古大模型明確“為行業而生”
“盤古為行業而生,就要為行業著想,更好地服務千行百業的客戶”,會上,華為常務董事、華為云CEO張平安如此說道。
基于模型,劍指運用。從大會的演講主題里,華為首次提出了盤古大模型是為行業而生的定位。據了解,AI向來是華為云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作為業內首個千億參數的中文大模型,盤古大模型極大地加速了AI的商業應用效率。主題演講中,張平安重磅發布盤古大模型3.0,將圍繞“行業重塑”“技術扎根”“開放同飛”三大創新方向,持續打造核心競爭力,為行業客戶、伙伴及開發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張平安表示,盤古大模型要讓每個行業、每個企業、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專家助手,讓工作更高效更輕松。
昨日,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透露了華為的AI發展戰略,也能印證華為對盤古大模型的定位與未來發展思路。他表示華為現在核心的考慮是下一個階段要全力推進人工智能“走深向實”,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結合大模型,從通用大模型到行業大模型的研究創新,真正讓人工智能服務好千行百業、科學研究。
亮劍重塑與重構成為關鍵詞
盤古大模型3.0有何新亮點?
在會上的“揭秘盤古大模型”技術解構環節里, 解讀了如何從基礎大模型煉成行業大模型,以及基礎大模型全棧創新。
盤古大模型3.0是一個面向行業的大模型系列,包括“5+N+X”三層架構:
L0層包括自然語言、視覺、多模態、預測、科學計算五個基礎大模型,提供滿足行業場景中的多種技能需求。盤古3.0為客戶提供100億參數、380億參數、710參數和1000億參數的系列化基礎大模型,可匹配客戶不同場景、不同時延、不同響應速度的行業多樣化需求。同時,還提供全新能力集,包括NLP大模型的知識問答、文案生成、代碼生成,以及多模態大模型的圖像生成、圖像理解等能力,這些技能都可以供客戶和伙伴企業直接調用。
L1層是N個行業大模型,華為云既可以提供使用行業公開數據訓練的行業通用大模型,包括政務,金融,制造,礦山,氣象等大模型,也可以基于行業客戶的自有數據,在盤古大模型的L0和L1層上,為客戶訓練自己的專有大模型。此外,L2層為客戶提供了更多細化場景的模型,更加專注于政務熱線、網點助手、先導藥物篩選、傳送帶異物檢測、臺風路徑預測等具體行業應用或特定業務場景,為客戶提供“開箱即用”的模型服務。
綜合來看,盤古大模型采用完全的分層解耦設計,可以快速適配、快速滿足行業的多變需求。客戶既可以為自己的大模型加載獨立的數據集,也可以單獨升級基礎模型,也可以單獨升級能力集。在L0和L1大模型的基礎上,華為云還為客戶提供了大模型行業開發套件,通過對客戶自有數據的二次訓練,客戶就可以擁有自己的專屬行業大模型。同時,根據客戶不同的數據安全與合規訴求,盤古大模型還提供了公用云、大模型云專區、混合云多樣化的部署形態。據上海證券報,有分析人士指出,華為致力加速AI技術在行業的應用和價值發揮,盤古大模型也是為賦能千行百業而生。
記者觀察:行業大模型激烈競賽中“權力的游戲”
從華為盤古大模型誕生之日起,快速運用到千行百業就是一條清晰而堅定的道路,而之后衍生出多個專業性的模型也可見其深耕各行業的行動和決心,比如在氣象預報領域,盤古大模型可以在秒級時間內,完成未來全球一個小時到7天的準確天氣預報。不斷升級的盤古大模型更像是華為在行業大模型激烈競賽中主動“迎戰”的舉措,而如何在這場“權力的游戲”中提高話語權,是從賽道中跑出的關鍵。
正如胡厚崑所說,“一方面要打好基礎,持續提升通用大模型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在此基礎上建好行業模型,將行業專有知識、經驗與大模型能力充分結合,提供更專業精準的解決方案”。記者從此次華為盤古大模型3.0的發布中觀察到,基于更優化升級通用大模型,更精準地為行業模型賦能才是激烈賽道中成功跑出的底層邏輯。
時下,國內眾多產業正加速進行高質量發展,更多精細化的場景需要行業模型的落地支撐,行業應用已成為大模型的競爭賽道,其背后是人工智能與千行百業深度融合的需求,這也將成為驅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助力。行業模型更像是通用大模型和各行各行的“粘合劑”,也是企業級應用的商業化路徑。
天眼查App上顯示,近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申請注冊“華為星河AI網絡”“華為星界AI網絡”“華為星淵AI網絡”“華為星空AI網絡”商標,國際分類涉及科學儀器、網站服務,當前商標狀態均為申請中。昨日,胡厚崑提出希望大模型不僅能用在工廠、港口、銀行等行業場景,也能走進實驗室和研究所,助力科學研究。在行業大模型的賽道中已不乏微軟、亞馬遜百度、阿里、騰訊等在快馬加鞭,更快搶占尚是空白的“千行百業”,比拼的是時間賽跑能力。
(文章來源:廣州日報客戶端)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