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沈陽7月7日電(記者李宇佳)2023中國國際數字和軟件服務交易會(簡稱“數交會”)6日在大連開幕。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技術積累實現質的飛躍,東軟在為城市軟件產業賦能的同時,也享受著城市發展帶來的紅利。未來將加速醫療健康與軟件融合,用信息技術推動健康城市發展。
(資料圖)
技術積累換來發展空間
在全國30多個城市設有辦事機構、全球110個地區擁有合作伙伴;成功孵化了多個創新業務公司,東軟醫療成為全國高端醫療領域領軍企業、東軟睿馳被評為“潛在獨角獸”、東軟熙康成為中國最大的城市云醫院網絡建設者……
在外界看來,成立30余年的東軟,如今很多業務都踩在了風口上。“風口這個詞我不是很喜歡,像汽車這個行業我們做了20年了,如果是風口也是20年前踩的。”劉積仁說,任何一個技術都需要積累,“不是我們踩到了風口,是風迎面而來。”
一直以來,東軟做的很多事業都不被眾人看好。“比如說做大型醫療設備,大家都認為軟件企業根本做不成,但直到目前東軟堅持了25年;做云醫院的時候,大家都說醫療服務不可能走向家里,而疫情給了我們這個機會,東軟也堅持了10年。”劉積仁說。
如今,我國在萬物互聯、算法算力等智能新基建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軟件同各行各業融合,不僅改變人們的現實生活,也創造了許多過去不存在的產品和服務。“我讀碩士的時候就學人工智能,只是那個時候沒有強大的算力,沒有強大的數據,無法實現計算和應用落地。”劉積仁說,正是技術的不斷積累,最終實現質的飛躍。
軟件與城市共生
“數字化變革沒有軟件是不可能實現的。一個城市如果沒有軟件產業的規模化發展,也不可能成為一個創新的城市。”在談及數交會時,劉積仁表示,“因為軟件無所不在,所以這個平臺十分重要。”
據了解,數交會前身為創辦于2003年的中國國際軟件和信息服務交易會,并于2019年實現更名,成為引領中國數字領域開放合作、推動中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國家級平臺。
大連作為數交會的永久會址,其發展數字經濟和軟件信息產業起步早、基礎好、活力足、潛力大。數據顯示,2022年大連市服務外包離岸執行額19億美元,今年1-5月份全市接包合同執行額金額12億美元,同比增長17.08%。
“數交會是打造創新、發展新經濟的平臺,是召喚企業到大連投資和發展的平臺,也是遼寧振興計劃里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劉積仁表示,持續打造數交會這一品牌,也為企業發展創造機遇。
目前,東軟集團正在其出資舉辦的大連東軟信息學院附近布局健康醫療科技園,將推動教育、醫療、科技實現融合,用數字化賦能大健康產業,以應對人口結構變化和醫療對社會持續發展帶來的壓力。
“我們要有自己的醫院、學院和研發機構,希望成為醫療機構和城市健康管理的數字化平臺的構建者和賦能者。”劉積仁說,元宇宙、人工智能、功能食品等領域都是東軟下一步的發力方向,把醫學和數字化的知識融合應用于未來大健康產業的發展。
創新是發展的不變核心
隨著新一輪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有許多人認為,這將在未來五到十年內給大量白領階層帶來就業危機。劉積仁表示,所謂的淘汰就是當人的智慧可以解決更高水平的東西的時候,原來的問題就不需要你了,人的智慧會永遠在這個環境中不斷進步。
“盡管人工智能畫一幅畫、寫一篇文章越來越容易了,但這并不意味著它能取代人類。就像原來一種工作消失的時候,你會發現一種新的過去沒有的工作正在產生。新的方法需要新的數據、新的實踐,而這個過程還很漫長。”劉積仁說。
劉積仁表示,面對如今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時代,中小企業特別是創業企業要想抓住機遇,就要順應大勢、保持創新。企業發展首要是解決社會問題,要看到社會需要什么,這才是企業存在的原因。其次要客觀評價自己,包括技術力、忍耐力、資本力,是否有能力堅持到勝利到來的那一天。
“任何一個大企業都是從中小企業走過來的,創業企業更要關注長遠的計劃,不要期待短期的成功。”劉積仁說。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