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023年1~5月,國內商用車累計銷售約162萬輛,同比增長13.7%,全年正增長基調已經確立。”在7月7日舉行的中國汽車論壇上,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資源與數據處副處長謝國平對《中國經營報》等媒體記者表示。
不過,謝國平也強調稱,從絕對規模來看,今年1~5月國內商用車市場仍處在周期性低谷向上爬升階段。而從周期性特征來看,2023年商用車市場仍處于前期政策透支消化期。其預計商用車今年全年銷量在380萬~400萬輛之間。
在謝國平看來,促使今年前5個月國內商用車同比增長達到13.7%的因素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宏觀經濟在疫后恢復是商用車市場需求恢復的基本支撐;其次是疫情后需求集中回補,如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疫情多發,使得購車需求被壓抑,春節過后需求集中回補,對2~3月份商用車需求形成明顯支撐;最后是出口的支撐,出口保持增長,俄羅斯貢獻最大增量,中國商用車供給優勢持續發揮。
據謝國平介紹,今年以來,國內商用車市場主要呈現出三大亮點,即:商用車出口快速增長;新能源商用車連續3年高速增長;2023年以來天然氣商用車超高速增長。
謝國平表示:“新能源商用車2021年實現了55%的快速增長,2022年在高點的基礎上再創新高,實現82%的增長。今年1~5月在高點之上還創新高,又增長了47%,達到13萬輛,滲透率在10%左右。雖然跟乘用車30%多的滲透率還有差距,但對于商用車來說,已經處在新能源起飛的起點之上;商用車出口,連續三年高速增長,去年實現了58萬臺,今年1~5月已經達到去年的一半了,今年出口繼續增長沒有懸念。”
她還表示:“天然氣商用車超高速增長。1~5月已經銷售了5.4萬臺,主要在氣源豐富、氣價相對便宜的山西、新疆等地方。這是受今年氣價快速下跌所觸動起來的市場,經濟性驅動下使得很多用戶對天然氣車輛趨之若鶩,行業也處在供不應求的狀態。今年天然氣商用車結構性方面也有亮點,在輕卡方面也出現了大幅的增長,天然氣能給商用車帶來成本節約優勢,在車多貨少經營困難的局面下很受用戶歡迎。”
謝國平認為,“四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低碳化)正為商用車打開新的發展空間,吸引了眾多新進入者。不過,新能源的迅速發展也或將導致商用車市場競爭格局重構。“從國內競爭來看,當前商用車企業個數與乘用車市場相當,但是商用車企業平均銷量規模明顯偏小,近兩年盈利壓力增加,競爭加劇。”謝國平表示。
她還表示:“目前,外資商用車品牌加大在華布局,高端市場以后一定會迎來國產高端和外資品牌同臺競技的格局。各個國內重卡品牌都推出了高端產品,在原來30萬~40萬元的基礎上,努力往50萬~60萬元的空間擴展。所以高端市場是未來特別要關注的市場,也是高利潤的市場。”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