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戎長春
“我們的目標很簡單,希望與中國一流的大學以及科研實驗室合作研發,同時盡可能將所有的產品都在中國進行臨床試驗,并以安全的方式推向市場。”7月初,莫德納公司CEO斯特凡·班塞爾在出席美德納(中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閔行區政府舉行的投資協議上如是說。
就在今年5月24日,莫德納就通過其英國控股公司在閔行南虹橋注冊了美德納(中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億美元。在短短2個月內又宣布正式落戶閔行,并建設生產工廠,這背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閔行相關部門對該項目的重視和支持。
(資料圖)
今年以來,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閔行部分)建設按下快進鍵,閔行以高質量引進來、高水平走出去為目標,不斷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一大批標志性、引領性的龍頭企業奔赴落地,高端產業、專業服務業快速集聚,生物醫藥、電競文創、國際貿易等現代產業集群不斷發展壯大,點燃了“大虹橋”高質量發展新的“核爆點”。
“大虹橋”擘畫的藍圖,正由施工圖一步步變為五彩斑斕的實景圖……
國內外企業登陸的“橋頭堡”
塔吊林立,機器轟鳴……今年以來,在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前灣片區,生物醫藥企業紛紛開工建設,現場一片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今年上半年,有6個重大產業項目開工,其中生物醫藥領域項目3個,分別為正大天晴、先聲診斷、先聲藥業。
其中,正大天晴全球研發總部項目開工建設最為引人注目。項目開工儀式上,正大天晴董事長謝承潤說:“這里有對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最強有力的政策支持,有高端資源集聚、國際人才豐富的發展環境,有國內最濃郁的前沿創新氛圍。我們相信,扎根前灣片區,必將成為正大天晴取得重大創新突破、完善國際化布局的最優方案。”
眾多名企之所以加速奔赴“大虹橋”,加入“虹橋前灣大健康朋友圈”,看中的正是這里的生物醫藥產業爆發式增長態勢。
生物醫藥產業是上海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的三大先導產業之一,也是閔行著力打造的兩個千億級產業集群之一。目前,以美德納、信達、威高、云南白藥、正大天晴、先聲診斷等為代表的國內外生物醫藥標桿企業紛至沓來,逐漸形成了集研發、臨床、服務于一體的未來健康產業集群。
“大虹橋”不僅成為跨國公司進入中國的首選地,也已經成為企業走向世界的“橋頭堡”。天合光能作為中國光伏智慧能源產業佼佼者,其業務遍布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
今年4月開工的天合光能上海國際總部項目,將打造天合光能“一總部四中心”,即天合光能國際總部、全球營運管理中心、全球智慧能源創新中心、碳中和新業務孵化與發展中心及全球投融資中心。
據統計,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閔行部分)已累計落戶企業近2.4萬家、總部類企業250余家,其中,跨國公司地區總部18家、民營企業總部13家,為閔行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一批高水平功能型平臺
目前,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一批高水平功能型平臺相繼建成后,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正加快集聚面向全球的企業、人才、法律等高端資源要素。
廣東廣信君達(上海)律師事務所為廣東廣信君達律師事務所全球辦公網絡中的重要成員之一,已于7月20日正式入駐虹橋國際中央法務區法務大廈。這是入駐虹橋國際中央法務區“法務大廈”的第一家律師事務所,也是虹橋國際中央法務區重點引進的第一家全國領先的大型法務機構。
廣信君達上海分所主任汪旭東律師告訴筆者,之所以選擇閔行南虹橋,主要看中這里的區位優勢和國家戰略疊加優勢,“我們將致力于形成以‘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為核心的服務聯動體系,打造面向長三角、輻射全國、聯通國際的法律服務新平臺”。
未來,虹橋國際中央法務區將集聚一批知名度高、專業性強、在業內有影響力的仲裁機構、公證機構、司法鑒定機構、律師事務所、法律科技、法律媒體等法律服務機構入駐,搭建集公共法律服務、專業法律服務、法治研究和交流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目前,法務區已落地法律服務機構57家。
6月28日,上海市第一屆人力資源服務創新發展大賽初創組初賽在中國上海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虹橋園區啟動。虹橋園區成立1周年以來,包括萬寶盛華、CDP集團、上海外服等龍頭企業在內的165家人力資源企業和機構落地生根,累計稅收達3億元,還被評為上海市服務業創新發展示范區。
隨著一大批功能平臺成效不斷凸顯,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加快提升。比如,虹橋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新引進麥肯食品、霍夫曼等貿易型企業80余家,目前入駐貿易型企業累計達734家。上海國際技術交易市場啟動“InnoMatch全球技術供需對接平臺”關鍵性技術研究建設,持續打造技術供需對接的“雙向快車道”。
高品質的世界級會客廳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在《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批復兩周年后,“大虹橋”的新藍圖正在加速轉化為施工圖和實景畫。
閔行區將切實落實“北部先行”戰略,加快推進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充分發揮“核中核”的區位和功能優勢,努力在踐行國家戰略中打響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的品牌,將虹橋前灣建設為中國式現代化閔行實踐的樣板間。
去年底,虹橋前灣公園正式開工,定位為長三角生態綠色會客廳、世界級城市濱水中央公園,將打造“一灣兩湖三區十八景”的景觀格局。隨著虹橋前灣公園建設提速,前灣片區國際化產城融合功能也不斷完善。
近期,《上海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國土空間中近期規劃》發布,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進一步提速,規劃內容對于閔行虹橋前灣來說同樣利好不斷。其中,30平方公里的虹橋前灣片區定位為高品質的世界級會客廳。
首先,軌道交通直達虹橋樞紐,前灣交通優勢再次凸顯。未來,虹橋前灣將實現上海示范區線、軌交13號線西延伸等多線覆蓋,直達虹橋交通樞紐、中心城區和長三角區域主要城市。
其次,強化高端服務功能,前灣產業能級再提升。以國際化公共服務功能和多元高端融合的服務經濟為主要特色,重點發展生物醫藥、文創電競、數字經濟等產業。深化完善相關產業鏈構建,積極推動產學研一體化平臺與對外貿易平臺建設,打造集聚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的高端服務與國際服務功能的全新增長極。
另外,高品質公服設施集聚,前灣區域品牌再升級。將圍繞前灣公園建設,高標準配置公共服務設施。在虹橋前灣引入虹橋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國際化大學等公共服務設施,推進虹橋國際都市運動中心、虹橋國際城市文化展示中心、國際新文創電競中心等高等級文體設施建設。
(文章來源:解放日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