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像鳥一樣的小恐龍長著長長的腿和肌肉發達的有爪前臂,然而最有趣的是,它還是一個“夜貓子”。鳥面龍生活在大約8100萬到7500萬年前,不僅具有非凡的聽力,而且還有非常敏銳的夜視能力,甚至比其他恐龍和大多數現代鳥類要好得多。
這種奇怪的生物首次發現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但對其內耳骨進行的一項新分析表明,它可能是一個夜行的“殺手”,就像現代貓頭鷹一樣。
在新的研究中,南非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的Jonah Choiniere及其同事對鳥面龍的內耳進行了3D掃描,發現它有一個非常大的聽壺(一種聽覺結構)。研究表明,聽壺相對于頭骨越大,動物的聽覺就越靈敏——這是科學家在恐龍身上見過的最大聽壺。
“當我們偶然發現這個結構后,它立即引發了一系列問題。”Choiniere說,他和同事隨后將這種恐龍的內耳與100多種現代鳥類的內耳進行了比較。
研究人員發現,唯一一種與鳥面龍擁有同樣大小聽壺的鳥類是倉鸮,這是一種夜間捕獵者,具有非凡的聽力和夜視能力。他們想知道,如果鳥面龍具有如此靈敏的聽覺,那么它的視力究竟能有多好?
研究人員隨后分析了鳥面龍頭骨化石的3D掃描圖,其中包括被稱為鞏膜環的眼結構,后者為了解動物的夜間視力水平提供了線索。事實證明,這種動物似乎具有驚人的夜視能力。
大多數鳥類和恐龍都擁有適合白天覓食的耳朵和眼睛。由于鳥類和蜥蜴的共同祖先在白天活動,因此夜間活動的特征是在這些物種中獨立進化的。如今,這項有關鳥面龍的研究結果似乎表明,夜間活動的特征可能也在非鳥類恐龍身上獨立進化。
“在研究過去的同時確實也需要研究現在。”Choiniere說,“我們今天看到的生物多樣性,是了解遠古動物生活方式的一個非凡窗口。”
研究人員在日前出版的《科學》上報告了這一成果。
標簽: “夜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