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燒賣、月餅,幾道簡單的淮揚早點,一杯熱氣騰騰的綠楊春茶,揚州市委、市政府和相關部門負責人與企業家相鄰而坐,一邊吃著早茶,一邊聊著復工復產、企業發展……這是中秋小長假第一天,揚州市委、市政府舉行企業家早茶會的場景。
有心人不難發現,類似政企早茶會有很多,很多地方曾舉辦過。細細分析,里面其實隱藏著對發展和民生、城市和企業關系的認識。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力量載體,保市場主體就是保社會生產力。而且,惠企和惠民,穩企業和穩民生,是相通的。各類市場主體是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就業機會的主要提供者、技術進步的主要推動者。相關數據顯示,到2019年底,我國已有市場主體1.23億戶,其中企業3858萬戶,個體工商戶8261萬戶。事實證明,如果企業發展不好,提供的崗位和收入有限,老百姓更好的生活就很難保障;財政失去了來源,也就很難以更高標準辦好民生實事,提供民生保障。
對于政府部門來說,既要當好群眾的貼心人,又要把企業家當成自家人,不能把兩者割裂開來。新型政商關系,概括起來就是“親”“清”兩個字,既不能“勾肩搭背”,“親”而不“清”;又不能“背靠背”,“清”而不“親”。對于政府部門來說,同企業交往要光明磊落,而不必羞羞答答。要真正了解企業家所思所想、所困所惑,涉企政策制定要多聽企業家意見和建議,而不是閉門造車,拍腦袋決策;政策制定了,就要不折不扣落實到位,而不是存“小心思”打“小算盤”。要把既“清”又“親”落實到營商環境的優化和提升上,而不能把企業拋在一邊,自說自話。
企業也要思考自己和城市的關系。在揚州這次政企早茶會上,有企業家提出,城市是根,企業是干,根深才能干壯。任何企業必然存在于社會之中,企業和社會,和自己所在的城市是共同體,城市發展好了,能為企業提供更好的支撐;企業發展好了,直接壯大城市的實力。
好的營商環境就像陽光、水和空氣,須臾不能缺少。政企早茶會最核心的意義,就在于構建新型政商關系,用良好的營商環境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不必諱言,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除了新冠肺炎疫情,還有很多不可預知的“黑天鵝”和常被忽略的“灰犀牛”,面對前進路上的困難和挑戰,就更需要政企連心、社會同心。
(毛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