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時代已然到來!”近日,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提出,“需要將科技革命、產業革命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融入到國家發展戰略中。”
身為院長,陸雄文帶領學院在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后啟動了科創戰略,帶領教授密集走訪、調研30多家科創企業。學院即時開展了一大批科創管理問題專項研究,并開設了多期“科創領袖營”。他本人在學院的開學典禮、畢業典禮上曾多次強調科技創新的重要性。他說,身處科創賽道上的同學們,要真正理解科技與管理是驅動企業發展的雙引擎,缺一不可。“科創是時代之大事,也是每個人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談灣區發展:對中國發展有決定性意義
陸雄文認為,以深圳為中心的粵港澳大灣區對中國未來發展有決定性的意義。
在他看來,深圳在科創上擁有三大優勢:一是與國際市場更接近,在信息、技術的獲取、交流、共享上,很便捷、及時、高效;二是有科創基礎,無論是原創能力、研究投入,還是科研人才培養、技術成果轉化,都有較長時間的積累、積淀,資本也更加充足、富裕;三是政策環境相對寬松,更加市場導向,營商環境比較友好。
他表示,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意義重大。從經濟上看,華南地區的發展對整個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支撐性作用。
談及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創新,他建議,首先需要聚焦若干重點領域,沿著已有企業資源、大學資源支撐的領域去拓展,而不是面面俱到。其次,政府要建立透明、高效的體制、機制,政策要有連續性、可預見性,并以進一步改革開放的思維去設計新的政策。再次,需要將高校和研究所的資源進行長期積累。目前,國內基礎研究仍相對薄弱,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進程中必須提升科學研究的深度和成果積累的厚度。
談科技創新:科技革命各賽道齊頭并進
“科創時代已經撲面而來!”陸雄文表示,此次科技革命和以往有所不同。
他說,以往的科技革命通常先是在某一個領域實現技術突破,進而產生一種新的技術應用、形成一個新的產業,然后慢慢滲透、擴散,影響其他產業的發展。這是個漸進的過程,需要三年、五年乃至二三十年或者更長時間。但是,這一輪科技革命的顯著特征是各個賽道同時迸發、齊頭并進,同時又相互交叉、相互交融,一個領域的科技突破需要來自其他領域的技術支撐,反過來又會支持其他領域技術的改進、完善、發展。
“在因特網和人工智能技術之上,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等各方面的技術交融效果不再是算術級的求和,而是指數級的疊加,形成更大的爆發力,產生更強的顛覆力量。”他表示,每一項技術的突破和產業化,都可能形成上百億、千億,乃至上萬億的產業規模,這是中國乃至世界經濟未來發展真正的動力所在。
談管理教育:投身科創企業的創業和發展
“國與國之間的博弈,無論經濟競爭乃至軍事對抗,歸根結底都是科技實力的較量。”陸雄文在復旦大學管理學院2021屆畢業典禮上曾提出,科創不僅決定中國能否在這一次科技革命、產業革命中抓住機會,全面趕超發達國家,而且還是中國在本世紀同世界上主要大國開展競爭、達成均衡的唯一入場券。
在這樣的大背景、大趨勢下,他鼓勵大家“要么投身科創企業的創業和發展,要么利用科創成果,推動所在企業、所在行業轉型升級”。
他說,對于科學家出身的創業者,其技術成果沒有管理賦能,就難以做成大的產業;今天技術產業化背后的商業邏輯和路徑同傳統工業經濟時代已大不相同,所以身為管理者更需要重新學習、認識和理解管理對科創的意義和價值,同時包括管理本身的創新。
陸雄文鼓勵學生要學好知識,將來更好地為國家創新發展作貢獻。“我們在努力學習、吸取能量和光明的同時,也要勇敢地發出自己的光,盡管個人的光可能很微弱,但它一定是有用的。”
(深圳商報記者 劉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