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敖陽利
“中國‘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目標的實現,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給予全球冰雪運動最重要的遺產成果。”在近日召開的北京冬奧會專場新聞發布會上,國家體育總局宣傳司司長涂曉東如是說。
國家統計局統計結果顯示,從北京申辦冬奧會成功至2021年10月,全國參與冰雪運動的人數為3.46億,冰雪運動參與率超過24%,“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承諾已經實現。
正如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掀起的全民健身熱潮一樣,此次冬奧會再次點燃了全民參與冰雪運動與消費的熱情。乘著冬奧的“東風”,我國冰雪消費市場快速升溫,冰雪產業步入發展快車道。
冰雪運動“遍地開花”
“今年春節假期有3天都是在滑雪場度過,不過雪場白天人太多,夜場滑著更‘過癮’。”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盧先生告訴記者,作為擁有數年“雪齡”的資深“雪友”,在滑雪季期間他經常開車往返于北京與河北崇禮之間,每年在滑雪上的開銷超過萬元,包括購置滑板、手套、護目鏡等裝備。
腳踩雪板,在雪道或盡情馳騁飛揚,或恣意旋轉騰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迷上了滑雪。滑雪也持續引爆社交媒體平臺,掀起了時尚消費潮流。2021年,小紅書上“滑雪教程”的搜索量同比增長100%,連續兩年大幅增長。
據了解,自2015年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以來,滑雪已經成為近年來國內增長最快的熱點項目之一。“2022年是冬奧之年,北京各大滑雪場的客流量都大幅增長。”金雪花滑雪產業聯盟秘書長、北京靜之湖滑雪場總經理徐麗晶介紹說,“冬奧會為我國滑雪產業注入強勁動力,申奧成功以來全國滑雪產業逐年增長,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滑雪消費當中,我國滑雪產業有望保持持續增長狀態。”
在“十四億人迎冬奧,三億人上冰雪”的氣氛渲染下,全國各地民眾作為“東道主”,紛紛“打卡”冰雪運動。除了北方的天然雪場、冰場,在廣州融創雪世界、南京奧體中心冰上運動俱樂部等南方的室內冰雪場館,以及各類冰雪度假區、冰雪小鎮,游客蜂擁而至,感受冰雪運動的別樣樂趣。
“冰雪運動在全國已呈遍地開花之勢。”國家體育總局群眾體育司相關負責人在日前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我國各地根據季節特點和地方特色,室內外相結合,宜冰則冰、宜雪則雪,各有側重地開展群眾性冰雪活動,形成了“東南西北遙相呼應、冬夏兩季各具特色”的新格局。
在冰雪運動浪潮帶動下,全國冰雪消費隨之攀升。據商務部透露,“2022年全國網上年貨節”(臘月初八至正月初七)期間,滑雪裝備和滑雪服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62.9%和61.2%,網上滑雪門票銷售額同比增長102.1%。國家稅務總局日前發布的增值稅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作為冬奧賽事舉辦地,北京、河北兩地的體育用品及體育相關服務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3.4倍、4.4倍。
“2015年申奧成功以來,各地積極響應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發展戰略,冰雪運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活力和潛力。”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副院長、教授王兆紅表示。
“冬奧會籌辦過程本身對經濟增長是有帶動作用的,但更重要的是帶動‘三億人上冰雪’,創造了新的需求,促進了整個冰雪運動產業的發展。”中央財經大學體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表示,一是帶動了整個冰雪運動產業鏈的發展,包括運動器材裝備、鞋服和各類用品,以及冰雪運動培訓、滑雪設施管理服務等;二是冰雪運動產業具有很強的賦能作用,可以帶動系列關聯產業發展,特別是冰雪旅游,通過“體育+”的形式帶動相關餐飲、住宿、交通等產業的發展。
冰雪旅游強勁增長
奧運盛會恰逢中國虎年春節。在銀裝素裹的東北大地,零下數十度的氣溫無法凍結冰雪旅游的熱情,一股強勁的“冬奧風”持續吹來。
在黑龍江,哈爾濱冰雪大世界以“冬奧之光閃耀世界”為主題,為公眾搭建參與冬奧、樂享冰雪的舞臺;在吉林,國家級滑雪旅游度假地、霧凇等自然景觀、冬捕等傳統習俗,吸引了大批游客。文化和旅游部統計數據顯示,春節假期,吉林省接待國內游客同比增長13.9%,實現國內旅游收入同比增長12.4%。
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冰雪旅游發展報告(2022)》指出,自2015年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以來,冰雪旅游了實現從北到南、從冬季到四季、從規模到品質、從小眾競技運動到大眾時尚生活方式、從冷資源到熱經濟的全面升級。
從區域看,傳統的冰雪經濟大區東北地區表現依然強勢,京津冀由于籌辦冬奧會而迅速崛起,新疆因冰雪資源富集和冰雪品牌推廣逐漸被全國游客所接受,三地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以西藏、青海為代表的青藏高原冰雪觀光旅游帶和以川貴鄂為代表的中西部冰雪休閑旅游帶,正實現“兩帶崛起”。其中,四川積極打造“溫暖的南國冰雪世界”,全省已形成了47個冰雪觀光旅游景區、16個滑雪場、10個溫泉度假區、100余處溫泉旅游點。
冰雪旅游也成為強有力的經濟增長極。據統計,2020―2021冰雪季,全國冰雪休閑旅游人數為2.54億人次,冰雪休閑旅游收入為2694億元;在冬奧會、出境冰雪旅游游客回流、冰雪運動軟硬件設施全面提升等因素帶動下,預計2021―2022冰雪季休閑旅游人數將達到3.05億人次,冰雪休閑旅游收入有望達到3233億元。到2025年,“三足鼎立”的三大區域有望帶動4億人次的冰雪旅游,以及約9500億元的消費。
“冰雪旅游發展態勢迅猛,并逐漸從注重市場規模擴張向高質量發展方向轉變,對于改善地區生態、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發展冰雪旅游,也成為冰雪資源富集地區全面實現鄉村振興、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抓手。”王兆紅說。
近年來,我國多地大力推進冰雪旅游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為鄉村、城鎮經濟社會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持。黑龍江牡丹江雪鄉、新疆阿勒泰禾木以及伊犁河谷、阿爾山白狼鎮等地區,成為通過發展冰雪旅游實現脫貧摘帽、鄉村振興的典范。未來,隨著文化創意、科技、康養等持續賦能,冰雪旅游業將繼續在推動區域經濟轉型、實現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冰雪產業潛力巨大
搭上冬奧“快車”,我國冰雪產業步入黃金發展時期。
冰雪產業,是在冰雪資源開發的基礎上形成的特殊資源型產業,覆蓋范圍廣、產業鏈條長。《2021年中國冰雪產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15―2020年,我國冰雪產業總規模從2700億元增長到6000億元。另據相關統計,截至2020年年底,我國已有654塊標準冰場和803塊室內外各類滑雪場。
在利好政策和政府投資的引導下,大量資本涌入冰雪產業領域。天眼查數據顯示,2015―2021年,我國新增冰雪運動注冊企業平均增速達到24.3%,特別是2021年同比上漲38.3%。中國旅游研究院相關課題組統計數據顯示,2018―2020年,冰雪旅游重資產項目的總投資規模近9000億元,2021年新增重資產項目投資總額約900億元。社會投資額度占比約86%,政府投資或主導投資的額度占比約14%。
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以冰雪場地設施建設運營為基礎,以冰雪大眾休閑健身和競賽表演為核心,以冰雪體育旅游為帶動,以冰雪裝備制造為支撐的冰雪產業體系。《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明確提出,2022年冰雪產業總規模超過8000億元,到2025年我國冰雪產業總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的目標。
“在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我國冰雪產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冰場雪場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冰雪裝備器材產業突破技術難關,實現了產品從無到有、品牌從有到優的跨越式發展;冰雪競技賽事和群眾冰雪活動日益豐富。未來,在‘冬奧紅利’持續釋放、消費升級現實需求的雙重作用下,冰雪產業的發展潛力有望進一步激發。”王兆紅說。
在“后奧運”時代,我國冰雪產業經歷了快速擴張后,必然要面臨從規模式發展向內涵式發展的轉變。對此,王裕雄建議,一方面,要繼續通過全民健身鞏固“三億人上冰雪”的成果,不斷增強冰雪運動的群眾基礎;另一方面,要繼續加強和完善產業政策支持,特別是在東北、華北、西北等具有冰雪資源優勢以及具有制造業優勢的其他地區,打造一批冰雪運動、冰雪旅游集聚區以及冰雪裝備器材制造業集聚區。同時,充分挖掘市場潛力,著力形成一批以冰雪設施為載體、高級別賽事為引領,以參與性冰雪消費為基礎,以“體育+”為主體的具有盈利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產業項目,促進冰雪經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文章來源:中國財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