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剛過,一大早,重慶市北碚區柳蔭鎮東升村駐村第一書記杜曉睿便開始了新一輪走訪,和村民們探討如何利用油菜基地發展鄉村旅游。“新年要有新氣象,虎年更要有‘虎勁’。”杜曉睿介紹,目前,村里已經將兩千畝耕地進行宜機化整治,計劃種植油菜和高粱兩季,三月份就可看到漫山遍野的油菜花。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2021年5月,北碚區向16個脫貧村、鄉村振興示范村、紅色美麗試點村等重點村,派出16名駐村第一書記和6名駐村工作隊員,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證和干部人才支持。
在北碚,面對鄉村振興這一時代命題,駐村第一書記們擔當作為、迎難而上,圍繞建強村黨組織、推進強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為民辦事服務等職責任務,把腳踩進泥土,把汗灑在田野,和廣大群眾融為一體,爭做時代的答卷人。
北碚區柳蔭鎮東升村美麗鄉村風貌。資料圖新華網發(秦廷富攝)
“雙腳站在田間地頭”
駐村地點的基本情況如何?鄉村振興的切入點在哪里?對初來乍到的駐村第一書記們來說,一切都是新的開始。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同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才能交心,雙腳站在田間地頭才能了解實情。
第一天到崗,北碚區三圣鎮春柳村駐村第一書記易同娟便帶著兩名隊員,以防止返貧動態監測、疫情防控宣傳為抓手,對全村362名常住人口進行了逐戶走訪。對建卡脫貧戶、低保戶、殘疾人和特困人員,易同娟更是多次入戶,詳細了解他們的收入和“兩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實情況,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難題。
為編制好金刀峽鎮小華鎣村的鄉村振興規劃,駐村第一書記楊曉鋒與工作隊員多次同村“兩委”、規劃編制團隊一道,通過入戶走訪、召開院壩會和專題會等方式,詳細了解小華鎣村的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群眾生產生活等村情民情,為規劃編制打下基礎,提出了發展高山蜂蜜和紅櫻桃“甜蜜事業”的初步思路。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駐村第一書記們撲下身子、沉下心來,堅持實事求是,深入調查研究,在一次次入戶走訪中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為鄉村振興找方向尋路子。
北碚區金刀峽鎮小華鎣村駐村第一書記楊曉峰走訪村民了解情況。新華網發(熊輝攝)
牢牢抓住黨建這個“牛鼻子”
黨建興則事業興,黨建強則發展強。做好“三農”工作,推動鄉村振興,基層黨組織必須堅強,黨員隊伍必須過硬。
“村看村,戶看戶,百姓看干部。農村要發展,關鍵看支部。”駐村以來,東陽街道西山坪村駐村第一書記馮飛翔加強與村“兩委”溝通協作,采取“集中+上門”的方式促進主題黨日、“三會一課”制度落實,將鄉村振興作為村“兩委”會議、村民小組會固定議題研究。
靜觀鎮中華村駐村第一書記馬興榮注重在農村優秀青年中發展黨員,到村以來培養35歲以下入黨積極分子2名、新發展黨員1名,為黨組織注入新鮮血液,保持組織的生機和活力。
“一名黨員,一面旗幟。”在歇馬街道文鳳村,駐村第一書記吳睿娜對全村黨員科學分類、精準定責,引導黨員認領崗位36個,結合生產生活實際落實劃片聯戶制度,編織覆蓋全村、遍及每戶的農村黨建服務網,開啟農村黨員常態化服務群眾新模式。
黨建引領,黨員帶頭,群眾主動。在廣闊的農村天地,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共同勾勒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在重慶市北碚區柳蔭鎮東升村宜機化改造油菜種植基地,駐村第一書記杜曉睿(圖左)和村民交流油菜管護知識。新華網發(秦廷富攝)
因地制宜促進鄉村產業發展
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只有加快發展鄉村產業,實現鄉村產業振興,才能更好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金刀峽鎮勝天湖村擁有勝天湖、竹溪河等得天獨厚的優質水資源。駐村第一書記唐文來與村“兩委”商議,將優質水資源作為壯大集體經濟的切入點,實施“魚菜共生”生態循環項目,打造漁業中轉貿易基地,發展優質飲水經濟,努力實現水資源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
柳蔭鎮明通村駐村第一書記楊洋聚焦產學研示范基地建設,結合宜機化整治,打造明通村田園綜合體,名優魚、糧油示范基地,柳豪面坊、酒坊、油坊等特色產業項目。同時,積極與巫山鄉禮、重慶郵樂、北碚旅游集散中心等單位聯系合作,開展線上線下系列展銷活動,解決農產品銷售難題。
時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閱卷人。北碚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奮戰在北碚鄉村振興一線的駐村第一書記們,正把駐村作為學習歷練、施展才華的機會和平臺,把智慧和汗水揮灑在希望的田野,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道“必答題”。
(文章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