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獲悉,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七大農作物育種”等項目的支持下,該院創立雜交小麥渤海研發中心,建成鹽堿地雜交小麥品種測試體系,多個耐鹽堿雜交小麥品種通過審定,并且大規模示范種植成功,這意味著我國二系雜交小麥的研究及應用工作獲得喜人成績,雜交小麥在濱海鹽堿地試驗推廣取得大幅進步。
據悉,為了加快抗逆、耐鹽堿、綠色雜交小麥品種的選育,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北京雜交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組織構建了我國環渤海濱海鹽堿地的首個雜交小麥聯合測試網絡,涉及天津、河北、山東、江蘇等主要環渤海濱海鹽堿地麥區,測試網絡涵蓋50多個測試點,每年可進行200多個組合和品種的篩選評價,該測試網絡已晉升為環渤海濱海鹽堿地國家雜交小麥區域試驗。通過測試體系的高效運行,在原有京麥6號耐鹽堿雜交小麥品種的基礎上,陸續審定了京麥9、京麥21、京麥22等系列雜交小麥品種。下一步將有5個專用抗鹽堿雜交小麥品種通過審定,將大幅加快雜交小麥鹽堿地產業化應用步伐。
為挖掘雜交小麥鹽堿地抗逆豐產潛力,該院與黃河三角洲(濱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開展戰略合作,共同打造雜交小麥渤海研發中心,重點開展抗逆耐鹽堿雜交小麥品種的篩選、展示和示范推廣,進一步加快雜交小品種選育與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研發,更好地發揮雜交小麥在鹽堿地糧食增產的潛力。
同時,該院面向濱海鹽堿地,開展了雜交小麥多生態區示范推廣,建立渤海沿線地區雜交小麥示范基地 34 個。集成形成了京麥系列雜交小麥中輕度鹽堿地栽培技術規程和節水栽培技術規程,為雜交小麥豐產增效潛能挖掘和走向生產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通過品種和技術的配套,鹽分0.35%的鹽堿旱薄地畝產達到488.5kg,鹽堿旱作示范田實收測產較對照最高增產48.5%。山東濱州作為環渤海濱海鹽堿地雜交小麥的重點推廣區域,雜交小麥連續多年在該區域表現突出。
下一步,該院將抓住雜交小麥在鹽堿地應用的良好勢頭,加快抗逆耐鹽堿品種篩選審定,拓展鹽堿地綜合利用研究,加速雜交小麥推廣應用。不斷完善測試示范網絡體系,為雜交小麥在濱海鹽堿地推廣應用提供更多更好的抗逆、耐鹽堿、豐產品種。同時加強產業合作與開發,推進雜交小麥的產業化進程,深挖鹽堿地糧食增產潛力。
(文章來源:中國農網)
標簽: 成效顯著